话说“小材大用”

陈鲁民

夸张一点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认为自己是“小材大用”,而至少有一半人抱怨自己是“大材小用”。

但依我看,事实则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多的人“小材大用”,不胜重任,才使许多事情变得糟糕,工作不尽如人意,事业难以推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帝的“小材大用”。外国皇帝且不论,中国皇帝至少有一多半都是“小材大用”,就因为他们是先皇帝的后人,是“龙子龙孙”,结果阿猫阿狗都能坐上龙椅,北面称帝,甭管是不是人材,是大材还是小材。于是,就有了傻子皇帝司马衷,弱智皇帝刘阿斗,木匠皇帝朱由校,诗歌皇帝李煜,此外,还有儿童皇帝,卖肉皇帝,炼丹皇帝,等等。在他们当政期间,往往是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积弱,贪渎横行,国将不国,或者干脆国破家亡。

庸官、贪官也大多是“小材大用”。赵括的纸上谈兵,志大才疏;
马谡的夸夸其谈,言过其实,是庸官的代表。贪官呢,因为官帽多是跑来、买来、骗来、混来的,与才干能力关系不大,所以,常常是局长位置,科长水平;
领导位置,秘书能力;
工作推不动,局面打不开,政绩乏善可陈,群众意见纷纷。当然,也不能说其一点本事也没有,吃吃喝喝,弄虚作假,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他们还是很擅长的。但就这还老嫌自己是“大材小用”,不断跑官买官,投机钻营,当了科长还盯着处长,升了副职还念着正职。

如果说,大材小用受委屈的仅是个人,不能施展抱负,一显身手,颇为遗憾。譬如凤雏庞统,本有经天纬地之材,刘备却以貌取人,只委他一个小县令,让他郁郁不得志。幸好有了后来张飞的巡视,目睹庞统一日理完百日积案,让张飞大开眼界,赶快报与刘大哥,提拔他为副军师,才算是人尽其才。而“小材大用”,受影响的可能就是国家的兴亡,事业的兴衰,百姓的福祉。明代“木匠皇帝”明熹宗,既无治国安民之才,又无励精图治之心,是地地道道的“小材大用”。他终日醉心于鋸刨砍削,对国家事不管不问,听任宦官横行,奸佞霸道,国家日渐衰亡。明朝固然最后亡在崇祯皇帝手里,其实早就败在明熹宗手里。

何以避免“小材大用”呢?我以为可有三策。

其一,选材范围越大,“小材大用”的可能性就越小。

就因为皇帝的选材范围最小,所以“小材大用”者也最多,情况好时,还可以在几个兄弟中选,矮子里拔将军;
子嗣不旺时,碰着谁就是谁。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明知刘禅他扶不起来,可他也无人好选,还只得让他勉为其难。

现代选材也一样,如果只在自己熟悉的秘书、部下圈子里选,就难免近亲繁殖,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扩大选材范围,减少清规戒律,才能真正让材堪大任的人材脱颖而出。

其二,选材出于公心,“小材大用”的人就无空子可钻。

如果任人唯亲,私心作怪,以线取人,以钱选官,那就只能选出一帮无才无德的马屁精,官油子,干事无能,贪贿有方。因而,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公心出发,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考察人材的才识能力。任人唯贤,才能真正选出合格人材。

其三,建立人材罢免机制,可以及时更替那些力不胜任的“小材大用”者。

应该有这样一套考核筛选机制发挥作用,做到人材能上能下,胜任者留,不胜任者去,不搞人材终身制。这样,方可保证始终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退一步说,如果您已经侥幸“小材大用”了,自己又不想激流勇退,那就赶快想办法提高水平,增强能力,尽快把自己变成“大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