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涵养健康国民心态

李华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要爱国,更要懂得怎样爱国。只有引导人们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以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来爱国,才能让爱国主义情感发挥“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作用。面对国际国内的各种复杂形势,如何帮助受教育者保持健康的国民心态去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国家、看待世界,积极冷静地认识和处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才能推动爱国之情真正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用心实践。

一、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与误区

青少年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新生力量,学校开展青少年健康的国民心态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让爱国主义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当下中小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困境与问题。

1. 长期忽略对爱国应具备的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心态的培育。撰写本文时,笔者特地咨询了一些学校的领导和德育干部,了解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国民心态,遗憾的是有思考的极少,甚至有的连什么是国民心态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国民心态教育。何谓国民心态?《人民日报》曾经刊登了《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一文,其中指出“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国民心态直接影响国民的言语和行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健康的国民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具备良好国民心态,理性爱国,才能将爱国的理想和志向化作有效的爱国行动,真正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

2. 从内容看过于空洞,难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学校在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很少深入思考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打动学生,是否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爱国情感。要么简单宣读上级文件,让受教育者感到无趣,听后当成过眼云烟;要么老生常谈,把一些讲过无数遍的英雄人物事迹一再重复,让学生厌烦麻木;要么脱离实际,选择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现实、过于高大上的事例,片面宣传成绩,让学生无法企及、难以共鸣……

3. 从形式看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主题班会课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不少学校在这些重大场合,只是以学校领导的例行讲话走过场;思政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业阵地,但是在应试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就简单到教师画画重点,学生背背重点,考试考考重点;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有些学校教师很少重视,更多的就是遇到国庆或一些重要纪念日变换几条标语,拍几张照片,学校网站宣传一下即可……至于所开展的活动、所做的工作有没有在受教育者身上起到作用,很少有学校去调研和了解。这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少了关注受教育者良好心态的养成,教育与现实脱节,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达到实质的效果。

二、把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结合起来,遵循规律、创新发展,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爱国主义作为“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不能只是宏大高远的灌输,更不能是空洞宽泛的说教,必须在日常经常平常的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才能真正唤醒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意识,涵养受教育者的健康国民心态,将崇高的爱国理想化作爱国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的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范本。习总书记说:“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阅兵方阵威武雄壮,群众游行激情飞扬,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大江南北披上红色盛装,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不只是一个名词、一句口号,而是具体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阅兵方阵威武雄壮”的硬核力量,小至“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这些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例证实爱国主义活生生地存在百姓心中。

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过于宏大,更不能空洞无物,只有贴近受教育者生活实际,才能真正进入受教育者的心,促使受教育者生命内在觉醒,激发其真实而持续的情感,让受教育者以健康良好的心态自觉自愿地将爱国主义情感付诸具体行动。

三、用地方特色文化涵养国民心态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爱国的正确姿态,不仅对国家发展、民族强盛极其重要,也是个人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对学校而言,不仅要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爱国,要把涵养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来认真对待,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明确方向,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纲要》提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福建教育学院李欣老师认为“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域民眾的共享文化,有助于促进该地区民众个体间的有效沟通,而渗透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生涯教育有助于生涯教育过程中师生的沟通和共鸣。对学生而言,地方文化还是他们身边的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亲切感,更容易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能让受教育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历史上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耳熟能详的爱国志士在遭遇艰难险阻的时候,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以良好积极的心态想方设法应对,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尽心尽力……能够起到更好的“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光明日报》发表的徐川、余聪《以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国民心态》一文中提到“涵养积极进取的心态,意味着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涵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意味着海纳百川的雅量和兼容并蓄的胸襟;涵养理性平和的心态,意味着清醒执着的坚守和沉稳自信的笃定”。这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国民心态指明了方向。

以下以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为例谈谈如何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引导学生涵养健康的国民心态。

首先,涵养健康的国民心态要“涵养积极进取的心态,意味着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福建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要通过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在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的英雄事迹展示爱国主义精神,重点放在抵御外敌侵略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和甲午中日海战上。如果单单宣传这些内容,会让学生在学习和借鉴时不知所措,爱国主义教育难以落到实处。福建船政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诸多仁人志士不畏艰难推动船政发展和海防建设的积极进取心态和奋斗姿态。他们不畏艰难、真抓实干的作风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涵养积极进取的心态,树立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保持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通过船政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从中国船政文化特有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中感受先辈们立足现实、锐意进取的爱国行动和维护国家安全教育、实现强国梦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其次,涵养健康的国民心态要“涵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意味着海纳百川的雅量和兼容并蓄的胸襟”。“开放包容”应该是福建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最突出的特色,提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也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具有先进理念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放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的雅量和“师夷长技以制夷”兼容并蓄的胸襟,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都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今天的中国虽已今非昔比,但我们同样不能自傲自满、闭关锁国。学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多培养学生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维,学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包容他人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主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指出:“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域外国家也应该尊重本地区的多样性,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稳定的事情。”大力提倡“求同存异”,做人如此,治国亦如此,国际交往中更是如此。

再次,涵养健康的国民心态要“涵养理性平和的心态,意味着清醒执着的坚守和沉稳自信的笃定”。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在目的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下,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以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为基础,以受教育者的真实发展为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按一定主题所形成的脉络进行整合,使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教育聚焦到家国情怀和实际行动的培育上。当年的爱国志士们将教育理想化为坚实的行动,高度重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他们以理性平和的心态为学生设置了语言学、微积分、天文地理等多种课程,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以清醒执着的坚守和沉稳自信的笃定精心设计船政学堂的教育模式、课程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考核制度、选拔制度和赏罚制度,让理想与现实有机接轨。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好的启示,从中可以领悟到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摸索出适合自己成才的模式和路径。事实上,渗透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涯教育融合有助于受教育者产生心灵和情感共鸣,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落细。船政文化与船政学堂的创建发展,是在特定的背景下,通过创办者的细致考察、准确决策、抓住机遇、艰难前行实现的。这些都离不开知识、需求、技能、方法、资源、机会诸多要素。船政学堂创办之初遇到朝廷保守派的反对、百姓不信任的逃避、招生爆冷门的尴尬,先贤们开动脑筋运用智慧,才把问题困难一一击溃而成功开创船政文化。在利用船政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近代爱国人士如何将教育理想经过坚实的行动化作现实,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涯教育常用的SWOT分析法,认真分析当年的爱国志士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勢,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图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人生理想化为坚实的行动。同时,可通过研究性课题、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艺术表演、职业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生涯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确爱国要脚踏实地,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塑造良好品格、全面发展,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