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花蛤中也有甲肝病毒] 泥蚶和花蛤区别

  1988年春,毛蚶导致的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其来势之猛、规模之大、危害之甚令人震惊。时至今日,上海仍全面禁食毛蚶,人们虽然对毛蚶喜爱有加,但也只能敬而远之。毛蚶吃不得,其他蚶类、蛤类、螺类等小水产是否就可大吃特吃?它们是否安全?
  我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渠道进入上海市场的贝类小水产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在部分泥蚶、花蛤等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原来,毛蚶、花蛤、泥蚶等贝类多生活在近海海水中,以摄食各种腐殖质和藻类为生,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由江河排入大海导致近海海水污染,贝类也“在劫难逃”,其体内携带有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鳃既是贝类的呼吸器官,也是滤食器官,颗粒物质及微生物经浓缩后可存积其中。研究表明:毛蚶在24小时内能将水中甲肝病毒浓缩为原来的29倍,病毒在贝壳类小水产品体内能存活3个月之久。
  生食受到污染的贝类小水产可引起疾病流行,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先后发生过多起与生食牡蛎等有关的甲型肝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牡蛎等贝类小水产品中污染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可达40%以上)。
  甲型肝炎病毒在100℃高温煮10分钟才被灭活,因此在目前尚未全面禁销贝壳类小水产的情况下,应避免生食贝类小水产。在购买花蛤、螺类等时,要选择新鲜的(或鲜活的)品种,以味正、无异味作为判别标准。小水产买来后应放在10%~20%的盐水中浸养半天,使其吐泥和减少水产品体内的微生物含量,随后洗净。比较安全的烹调方法是将贝类小水产品煮至开壳后,再将肉剔出后做汤或煮透蘸醋食用。
  总之,贝壳类水产品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需要加强“进口安全”意识,改变生食等不卫生、不安全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