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前后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 血清NFκB糖尿病肾病

  [摘要]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卡司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前后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降糖降压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不加吡格列酮,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8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8水平较治疗前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IL-18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30mg/24h);排除其他心肝肾疾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急性感染;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前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储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采用ELISA测定IL-18浓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治疗3个月前后采血前日收集24 h尿液混匀记录总量,取10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白蛋白含量,根据24h尿量计算24h尿白蛋白,尿肌酐(Scr)采用常规生化方法,计算出ACR。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8水平较治疗前水平下降。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前IL-18水平[(747.98±149.88)pg/mL]和治疗后IL-18水平[(569.84±179.06)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569.84±179.06)pg/mL]和对照组[(729.32±92.12)pg/mL]IL-18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18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