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与数码摄影课题之怎样欣赏摄影作品

曹仁

摘 要:欣赏摄影作品,是一种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是提高摄影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审美能力;
色调

1839年摄影诞生到现在已有近170年的历史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码相机已经逐渐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从摄影美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来看:美的存在(自然美和社会美)、美的感受(拍摄者和欣赏者)、美的创造(摄影艺术美),这三部分中众多的人们都是实践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实际上已经是一名“摄影师”了,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把自我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相片上的“摄影师”。提高我们的摄影技术,欣赏各类摄影作品,让人从中悟出一些如何搞好摄影创作的理念和技巧,这是提高摄影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一幅摄影作品呢,特别是如何欣赏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呢?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怎样欣赏摄影作品。

一、“决定性瞬间”(hedecisivemoment)

说到“决定性瞬间”这个词,就不得不提到法国人亨利·卡蒂·布列松(HenrCartier-Bresson,1908—2004)这位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大师。他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决定性瞬间”(hedecisivemoment)是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一书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先来看看这位大师的这幅作品:

图:这张题材非常生活化的照片,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为什么?请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吸引我们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的小男孩?

2.画面中最吸引注意力的是不是小男孩微微翘起的嘴角,踌躇满志的表情?3.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看到大街上的行人吗?这些主体之外的构成除了用来交代照片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外,对主体有干扰吗?4.作品的拍摄背景交代清楚了吗?

照片中的小男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娴熟的抓拍能力。而“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几乎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二、无限丰富层次的色调

这句话出自美国《摄影小百科》对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Adams,1902年2月20日—1984年4月22日,又译作安瑟·亚当斯)作品的评论:“当你站在一张亚当斯的照片前,就无法不被他那技术上的纯粹铺张与华丽所淹没,那实质上没有粒子的照片,提供了外观无限丰富层次的色调,从纯白到漆黑。”

这位杰出的美国摄影家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系列,他是“纯摄影派”的显要人物。“完全摒弃摄影的记录功能,而使摄影成为纯粹的技术运作,用来担任美感的表达工具”是这位伟大摄影师的最好诠释。

《月升》这幅作品是亚当斯于1941年10月拍摄于新墨西哥州埃尔南德兹,是亚当斯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他对这张作品是这样述说的:“这个不寻常的景色,是我在一次旅游中从查马谷返回圣大非城的途中遇到的,当时太阳正照射在西方一条迅速移动的长长的白云带上。我一面想象影像的效果,一面尽快地架起我的8×10摄影机……”。

该图中大面积的黑色天空约占了画面的五分之三,远处低空的白云带是画面的神来之笔,中景的教堂、墓地、村庄仿佛是人生的缩影,画面气势磅礴又富有神秘感。

《月亮和半圆山》与上面的月升是亚当斯最为满意的两张带有月亮的风景作品,亚当斯对拍摄月亮很有经验,他能通过区域曝光法原理预知拍摄后的效果,因此他照片中的月亮总是细节丰富,而不像普通人拍得那样一个白色的剪影而已。此外在黑、白、灰关系的处理方面形成明显的三个灰度关系:即前景和中景的阴影、中景的山崖和灰色的天空,很明显前景阴影下的半边山壁几乎为死黑色调,这是亚当斯为了保留月亮的细节而不得不放弃该部位的层次关系,因为黑白胶片所能记录的有效影调范围是很有限的。

为了等待这一宏大的景色,亚当斯足足准备了一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幅佳作。正如亚当斯所说:“我们不应该漫不经心地从它们身边走过,因为这些山石是代表着地球的心脏在对我们述说。”

欣赏摄影作品,是一种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当我们面对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幅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摄影师是用什么样的技法来表达这个主题的;
作品有什么样的思想;
为什么这幅作品的构图、用光、影调或者线条深深地吸引我们。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思考如果我站在这样的摄影对象面前该如何表达,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摄影技术进步。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