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土司的历史沿革探析

杜靖

摘 要:元代慈利土司初立,明初慈利土司因叛乱被废,后设麻寮千户所等管理地方,至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才在慈利地区彻底废除。对慈利土司历史沿革的梳理分析,为时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慈利;土司;沿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6.073

“慈利”一名最早出现于隋代,隋开皇年间,文帝改零阳为慈利县,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此后,“慈利”一名沿袭不变。元代在慈利境内设慈利安抚使,这是设置慈利土司的开始。“土司”是指元、明、清、时期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授予世袭官职,以统治该地区的制度;也可以指作被授予该官职的人。目前对慈利境内土司展开研究的论著有戴楚洲《湘鄂川黔土家族地区卫所制度初探》《元明清时期张家界地区土司及卫所机构初探》,有邓祥龙的《麻寮与添平源流研究》。张家界及慈利地方学者近年来亦纷纷致力于麻寮千户所等土司史料的搜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有《慈利土家族》《土家族土司史录》《慈利县土家族史料汇编》等,有吴远干、戴楚洲、田波《慈利县土家族史料汇编》,上述学者的论著对慈利土司已有一定研究,但对慈利土司的历史沿革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探究慈利土司的历史沿革。

1 元代慈利土司

1.1 元初时期的慈利土司

元朝统治疆域空前扩大,其统治势力亦深入了少数民族地区,为便于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中央王朝采取了有别于对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对归附于中央王朝的少数民族首领授予爵禄、赐封名号,通过少数民族首领来间接统治少数民族地区,这样的管理制度被称为“土司制度”。《元史·百官志》记载元代土司有总管、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官职。元朝中央朝廷任命土官后,皆赐予诰敕、印章、虎符等作为信物,且土司需要对中央王朝进行朝贡,每岁亲贡方物。

有元一代,慈利境内设置土司众多,如至元十二年(1275),在沅水中下游置澧州安抚司,辖澧阳、石门、安乡三县及慈利、柿溪二州;此后又在境内设有慈利安抚司、茅冈安抚司、麻寮长官司、靖安宣抚司,梅梓长官司等。终元之世,慈利境内的诸多土司始终保持着对中央王朝的效忠。元末明初之际,慈利境内诸多土司又纷纷倒向割据长江中游的陈友谅政权。

1.2 元末时期的慈利土司

元末之际,天下纷乱,浙东张士诚、方国珍、盘踞长江中游的陈友谅以及占据巴蜀一带的明玉珍等与朱元璋并立。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而代之,尚臣服于天完政权的明玉珍进位陇蜀王,次年占有全川,即位称帝,建元大统,立国大夏,雄踞长江上游。《明实录》载:“己酉,明玉珍称帝于重庆”。

大夏政权建立后,明玉珍对湖广境内之土官授以高官厚禄,予以拉拢。如《明史·地理五·湖广》载:“唐崖长官司,明玉珍改安抚司”。此后,朱元璋先后讨平方国珍、张士诚及陈友谅,将势力延伸到湖广一带。在此背景下,明夏两方纷纷拉拢湖广境内土官,以为己用。当朱元璋在对峙中逐渐占据上风时,慈利部分土司则较早归附了朱元璋政权。《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载:“戊戌,湖广安定等处宣抚使向思明等遣其汉洞長官硬徹律等以元所授宣敕及印章來,上请改授官命。仍置安定等處宣抚司,设宣抚使二。……梅梓、麻寮二洞各置长官一,以向志明、唐汉明为之”。为进一步笼络湖广境内的土官,原先只是最低一级的麻寮长官司被升格为靖安麻寮等处宣抚司。吴元年(1366年),朱元璋复令将靖安麻寮等处军民宣抚司改为长官司。与此同时,慈利境内最大的土司覃氏亦归附明王朝。史载:“庚辰,置慈利軍民宣抚司,秩正三品。以其土官覃垕、夏克明夏为宣抚使;田重禄為同知宣抚司事。時垕等归顺,以故元所授參知政事照会三道來上,乞改置官司,上从其请,且俾因其俗而治之”。

这一时期,慈利境内先后有慈利军民宣抚司、麻寮长官司、靖安长官司等土司。在明夏对峙时期,以慈利军民宣抚司为首的土司先后数次向朱元璋政权朝贡及往前线拜会朱元璋的代表等。

2 明代慈利土司

明代,重置慈利土司,后由于慈利安抚司叛乱,再次被废。洪武后期,明廷在慈利土司境内设羁縻麻寮隘丁千户所,一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改流。在明王朝统治的276年间,慈利土司和麻寮隘丁千户所与明朝中央关系密切。

2.1 明代的土司制度

明代是土司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廷进一步完善土司制度,制定了土司职衔,并规定“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又《明史》载:“尝考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司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

《明史·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又《明史·职官志》:“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制,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同年,朱元璋又对土司的承袭制度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土司承袭,务要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且对其所需要承担的义务等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2.2 慈利土司被废与再制

洪武三年,慈利境内发生了一件影响此后两百余年间境内政治格局的事件。此前一直向明王朝朝贡,任慈利军民宣抚使的覃垕突然在慈利起兵,发动了反对明王朝统治的战争。关于覃垕叛乱的原因,正史语焉不详,仅记载“是月,湖广慈利县土酋覃垕连搆诸洞蛮为乱。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以兵讨之,敕谕璟曰,蛮贼恃山溪险阻,乘时窃发,出没无常。若根诛其党,必深入山谷,伤损士马,所得不足以偿所费。今师入其境击之,但使远去,不令出扰州县可也。不必穷其巢穴,更宜约束麾,下慎无逐利軽动”。由于朱元璋有感于慈利境内山高险阻,所以敕令杨璟不必深入追击,只需要维持边境稳定,确保其不要入侵州县就好。但杨璟或许并未听从皇帝的建议,而是下令士兵深入山寨进攻,但由于覃垕所踞的覃王城实在过于险要,杨璟围攻两月,却未取得丝毫成果,不得已向皇帝请求资料,《明实录》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攻覃垕不下,遣使来请军饷。初璟兵攻覃垕,寨贼衆下山迎敌官军,击败之,乘胜追至半山,山势陟峻。视其寨三面岩险,而下俯江水。一面仅有路,纔通一人,官军不可上,乃回驻山下。而贼亦阻险自守,未几以三千人下山挑战官军,又击败之,贼复遁入山。璟遂以兵逼之,覃垕乃遣人诈降璟。不悟使部下黄永谦往报,为垕所执。由是尽知我军虗实,拒守不下。璟欲为持久之计,使人来请军饷,上因遣使让之曰,尔违吾言,妄动而不能平贼。既已失矣,又中其诡计,以陷部将。尔之智略何在?今再命参政戴德以兵从,凡诸小寨,限以月日平之。仍抚绥慈利等处人民,俾安生理,毋致惊疑。若再违朕命,并以潞州失利之罪治尔。勑至璟,乃督将士尽力攻之,贼遁入溪洞,官军乃还”。

通过《明实录》记载内容的反映,我们可以看出杨璟出师不利,受到朱元璋的训斥以后,其又命令湖广参政戴德进一步增兵,对覃垕展开攻击,覃不敌乃遁入溪峒之间。此后其联合茅岗土司等继续应对官兵的攻击,在同年的十月八日,朱元璋又命江夏侯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率领命澧州、常德等卫官军讨伐覃垕等叛乱势力,洪武四年的四月六日,明王朝又:“分遣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帅兵取桑植、容羙洞,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冈、覃垕寨。庸至中途而还,独良臣会德兴攻诸山寨,平之”。在不断增兵的情况下,以覃垕为首的慈利境内的土司所引发的叛乱被平定,覃本人被压至京师处以凌迟之刑,而慈利军民宣抚使一被明王朝废除 ,明初慈利境内拥有强大土官的状况变得荡然无存。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麻寮隘丁千户所一直忠心于中央王朝,先后数次派遣人员前往京师朝贡,当国家东南沿海面临倭寇侵袭的时候,时任土司正千户唐仁不畏艰险,率领下辖土兵奔赴东南战场抗倭,立下东南第一功,而唐仁本人也在这次战争中马革裹尸,为国殉职。当明末起义军肆虐慈利境内时,麻寮所土司亦率领部众,前往澧州护卫明王朝宗室华阳王,展现了自己对于王朝中央的国家认同。

3 清代慈利土司

由于清代慈利地区土司以麻寮千户所影响最大,所以本节主要以麻寮千户所为例,来说明清代慈利地区土司的改土归流。清代继续实施土司制度,但鉴于清代局势变化,清代对土司制度进行调整,加强对土司的限制,直至改土归流。顺治二年(1645),慈利,麻寮千户归顺清朝,曾经将治所搬迁至今通津铺镇内,直到雍正十三年被改流。

3.1 唐宗略的归顺与清王朝的册封

明朝都城北京北攻陷后,在南方众臣拥立之下,明朝宗室先后建立了福王、唐王、桂王等南明政权,企图与清朝划江而治。但清王朝迅速扫平北方后,旋即派兵南下,开始了统一南方的历程。由于南明各政权之间相互内讧,且腐败无能,在满蒙八旗以及孔有德等人强大的武力下,迅速被扫平南方各地反清势力。

清王朝为了消灭南明政权及各地反清势力,对西南各地土司实施招抚政策,譬如,据《清实录》记载,顺治二年,清王朝平定云南过程中,曾经任命督抚等颁给云南的沐氏家族土司印信,且给予王爵的身份,“招抚云贵右侍郎丁之龙、条陈滇黔事宜。一、酌用督抚监司一给土司敕印一沐国公宜封王爵……下所司知之”。又譬如,顺治朝,湖广土司投诚清王朝时,允许土司承袭原职,“偏沅巡抚金廷献奏报、湖南保靖、永顺、桑植、茅冈、大旺、喇惹等土司。各献舆图版册,及元明两朝印式来归。乞授以原官、颁发新印。下所司察议”。

为此,顺治四年,时任麻寮所土官正千户唐宗略决定向清王朝投诚,并于,将治下土民隘丁、土地等图册呈送给时任恭顺王的孔有德,清朝让其依旧承袭原职,敕封麻寮守御千户所土官为正千户,继续管辖十隘土官以及隘丁。

3.2 麻寮所治所的迁移

顺治年间,由于受到农民战争的影响,麻寮所旧衙署所在地所坪遭到焚毁,时任土官唐宗略将衙署将治所迁移至今慈利的通津铺乡境内。《慈利县志》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顺治二年,复有一只虎、遍行杀掳,又有高、李二贼至添平所。一年之后,贼复南行。既而袁、张、牛、马诸营驻扎宿师,始破卫城。贼数营乃居西山,依持险要,盘踞五载。九溪民人,熏毙峒寨与杀掳……至康熙元年,王师进剿,扫荡群贼”。而《唐氏族谱》也记载道:“顺治年间,因九溪镇乱,宗略公奉旨征调,于是建署于通津鋪,历经两朝而南北衙巍然尤存,岂不盛与?厥后雍正年间辞职,而官署稍朽”。

随着麻寮所主官将衙署迁移至二十三都(今通津铺)以后,此后数年间,麻寮所管辖的四厅十隘各衙署亦先后迁到慈利境内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和二十五都各地。麻寮所经过这次治所迁移后,麻寮所再次稳定下来。《唐氏族谱》载:“(清代初期)本所原编七里户口,以贼南侵,编东乡三都各十甲;南乡四、五都,各十甲;西乡六都十甲;北乡七都十甲”。此后,麻寮土司所管辖的区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到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为止。

3.3 慈利土司改土归流

清朝建立后在继承明代土司制度的基础上,也对土司制度不断调整。清初全国尚未统一时,对土司采取令其承袭原职。康熙、雍正朝之后,随着全国稳定,国力强盛,逐步对土司制度实施改革,尤其是雍正年间,为了进一步加强西南边疆治理,在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清廷出于支援云贵改流需要,为了更好的策应朝廷在云贵地区的军事行动,随之,对湖广土司也实施了大规模改流,慈利麻寮所土司改流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加之,麻寮千户所不断侵占慈利以及石门等周边县级政区人民的土地,这就成了慈利改流的另一个原因。加之,清朝对麻寮所土司周边各大土司的陆续改流,这更促使了麻寮所雍正十三年自行改流。

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其实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博弈与发展过程,到雍正间,才最终在雍正皇帝的亲自下令下,才对西南地区的土司进行改土归流的。具体到慈利境内的麻寮所改流的话,是在全国改流大形势的影响下,基于时任湖广总督在湖广境内大规模改流的政治环境中,随着桑植、容美等土司改流以后,麻寮所丧失了原先监控上述土司的职能以后,在雍正十三年七月,麻寮所土官群体同添平所土官主动申请,最终改土归流。

麻寮千户所改流后,鉴于其自身的主动性,清王朝并未将其安插到外地,而是令其就近附籍慈利,编入原先已有的里甲体系之中。与此同时,又将其原先的所任的土司官职以及推行的隘丁制度尽心各处,给予他们有名无权的低层次绿营官职,并准许他们世代承袭。自此,从元代以来,就出现在慈利境内的土司制度,淡出了慈利的历史舞台。

4 结语

慈利土司从元代设置开始,先后历经了元代时期诸多土司并立,明初慈利土司重新设置后,先后数次向明廷朝贡,服从征调率领土兵与倭寇英勇奋战等,显示慈利土司的国家认同,后来由于慈利安抚司覃垕的叛乱,最终导致此前设立的诸多土司被尽数革除。洪武后期,明王朝为了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在慈利境内开设设置了羁縻麻寮守御千户所,该卫所直到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为止。通过对慈利土司历史沿革的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慈利县志校注.明万历慈利县志(卷之二)[Z].1964年影印本.

[2]成臻铭,罗水良.蒙元时期何以运用土官进行边疆治理——以云南边地实践为视点[J].青海民族研究,2018,(2).

[3]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系据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1962.

[4]明史·地理五·湖广[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6)[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7]卓德元主编.慈利县志校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8]慈利江垭镇晋阳堂.唐氏族谱[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