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2020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视频会议,通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情况,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要求,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自实施以来,已经实现畜牧大县全覆盖,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准确把握项目推进要求,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确保中央资金使用安全,多措并举加力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打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

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任务。狠抓粪污处理设施配套,逐步提高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水平。狠抓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发展培育粪肥施用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狠抓日常监督管理,强化直联直报系统数据填报和审核,加强对粪肥还田适用标准和利用过程管理。狠抓典型宣传引导,总结典型经验和案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

我国植物激素研究获突破

2020年6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论文,系统鉴定了拟南芥中独脚金内酯的早期响应基因,阐明了独脚金内酯调控植物分枝发育、叶片形状以及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突破了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研究的瓶颈,发现SMXL6、SMXL7和SMXL8基因作为转录因子调控自身转录,同时作为转录抑制蛋白调控分枝等重要发育过程。

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通过抑制侧芽的生长在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可调控株高、光形态建成、叶片形状、花青素积累、根系形态等植物诸多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对干旱、低磷等环境胁迫的适应。此外,独脚金内酯作为根际信号促进寄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有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但也会刺激寄生杂草种子的萌发,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

本次研究揭示了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中的转录调控网络,绘制了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的全景图,为全面解析独脚金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改良作物株型、提高营养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制,为探索激素作用机理提供了新思路,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工作

2020年6月2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20年中國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各地要深刻认识2020年丰收节的特殊重要性,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广泛发动、下沉基层,使其成为“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整体消灭绝对贫困的制度优势、中华农耕文明传承的无限活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光明前景。

《通知》指出,各地应充分利用丰收节庆效应,连接国庆节、中秋节等假日市场,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品牌强农战略、消费扶贫,深化实化节庆内容,创新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共同打造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培育丰收农事节庆品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将适时推选一批丰收农事节庆品牌。

《通知》要求,各地要保护丰收节俗文化多样性,遵循现代节日的表现方式、参与方式、体验方式,不断丰富节庆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参与塑造共同的社会体验,构建丰收节城乡公共文化空间;
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运用节日元素装点城乡主要景观,以及商超、广场等公共场所,推动节日文化融入城乡群众生活。特别是县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调动基层及民间力量,给予适当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组织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产生活、便于广泛参与的节庆活动。

《通知》强调,要推动丰收节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议程,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紧密结合。建立丰收节基层联系机制,各级领导要做表率,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共话增收、共谋发展,推动丰收节成为农村地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时点。各地要注重发挥节日的多重功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结合文章,将丰收节组织指导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并积极纳入实绩考核范畴。

据了解,根据202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2020年丰收节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将组织开展黄河流域9省区联动庆丰收系列活动、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揭晓活动、乡村发展国际研讨会、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重点活动。

新疆将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收集工作

2020年7月初,新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2020年将对全区87个农业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此次行动的目的是查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发掘优异资源和基因资源,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收集与保护,确保资源不丧失,促进种质资源交流与共享。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曾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两次参加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但当时涉及范围小,作物种类少,并未完全查清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近年来,由于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同时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变化,一些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也逐渐消失。

为此,按照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20年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3家单位承担了此次任务,计划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 000份,计划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400~500份。

新疆农业农村厅厅长吐逊江·艾力表示,根据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区基本完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部分县(市、区)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等工作,重点建立新疆中亚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国家畜禽基因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以及1~3个种质资源圃、2~4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6~7个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3~4个水产资源保种场。

此外,新疆还将鼓励实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收集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到2035年,在全区建立起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监管规范、共享融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资源深度鉴定评价、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棉花、玉米以及西甜瓜等特色作物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烟台苹果建设百个品牌形象店

2020年7月9日,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从提升品牌效应、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业保障等方面介绍烟台苹果产业供給侧改革情况。

据悉,针对老龄果园占比较大的情况,烟台正大力推进老龄果园更新改造,2020年上半年已对47.2万亩老龄果园进行更新升级,其中成方连片规模化改造面积达15万亩,占总改造面积的31.8%。同时,依托国家苹果工程中心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选育出“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名优特”苹果新品种21个。

据了解,烟台苹果连续11年位居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台正按照把“烟台苹果”打造成世界级知名品牌的思路,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建设战略。与此同时,通过强化组织机制保障、政策投入保障、科技引领保障,烟台出台了“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并通过争取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开展“政银担”等,促进苹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据悉,疫情期间烟台组织爱心企业开展“烟台苹果 驰援黄冈”行动,累计向湖北黄冈捐赠苹果220多吨。2020年上半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建设100个“烟台苹果”品牌形象店,并全面拓展线上空间,建设“烟台苹果产业互联网平台”。目前烟台正在筹办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邀请国内外苹果主产区代表参会。

烟台苹果产业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近50%,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全市170多万农业人口从事苹果产业。

(以上摘编自《农民日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