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浙江省海洋捕捞结构调整研究

辛艺 俞存根 陈静娜 菅康康

摘 要:
海洋捕捞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成为促进海洋捕捞业发展和缓解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大以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通过整理007—018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撈渔船数量和总功率、不同作业类型海洋捕捞渔船结构、海洋捕捞产量和产值、渔业资源利用基本情况、劳动力分布变化等方面分析,认为浙江省海洋捕捞结构存在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渔船难以管理、鱼类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基于此,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浙江省海洋捕捞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洋捕捞 结构调整 浙江渔业

浙江省是我国的传统渔业大省,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进入1世纪,随着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高速发展,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利用日趋饱和,有些资源出现明显衰退,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如何促进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018—0年)》,提出要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建设[],这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真正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在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准行动[3]。

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事关国家海洋捕捞经济发展、海洋生态安全和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浙江省海洋捕捞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农业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对渔船与渔获产出量进行目标管控。浙江省在建设现代渔业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步伐领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018年,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浙江省按照“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渔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全省渔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海洋捕捞业是浙江省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浙江省渔业要认清当前海洋捕捞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在,改变过去过度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的老路子,积极探索环境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现状,阐述了浙江省海洋捕捞渔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浙江省海洋捕捞结构

本文根据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整理了007—018年的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总功率的数据,以及不同作业类型海洋捕捞渔船结构、海洋捕捞产量和产值等方面的数据。

浙江省海洋捕捞作业类型主要分为拖网、围网、刺网、张网、钓业及其他等六大类。从表1可以看出,018年不同作业类型的渔船数量及功率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拖网、围网、刺网、张网、钓业及其他类型的渔船数分别占全省海洋捕捞渔船总数的37%、3%、33%、16%、5%、6%;而各类渔船功率分别占全省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的50%、5%、15%、10%、15%、5%。由此可以看出,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作业主要以拖网、刺网为主,平均总功率最高的作业渔船是钓业船,为584千瓦/艘。

(一)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总功率情况

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由007年的7307艘下降到018年的16816艘,年下降3%。相对于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变化幅度较大,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007-010年,其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较007年减少了5 11%,降速明显。第二阶段为010-014年,其捕捞渔船总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在010-01年上升速率较快,两年时间增加了4 99%。第三阶段为014—018年,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变化波动明显,其中017年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最低,为347 58万千瓦左右。

从总体上看,虽然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减少,但海洋捕捞渔船功率始终较高,表明浙江省海洋捕捞强度居高不下,具体年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总功率变化如图1所示。

(二)不同作业类型海洋捕捞渔船结构情况

从图和图3中可以看出,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结构中,刺网渔船数量和总功率基本保持稳定,围网渔船和钓业渔船虽然所占比例小,但总体上渔船数量和总功率有小幅增长。拖网作业渔船的数量虽然逐年下降,但占比一直最多;总功率虽略有下降,但依旧远超于其他作业类型的捕捞渔船。在007-018年间,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主以拖网船和张网船为主,具体表现为:拖网渔船数量和总功率降幅最大。拖网渔船由007年的1036艘减少到018年的6306艘,共下降38%,拖网渔船总功率共下降3%;张网渔船数量下降明显,由007年的6355艘减少到018年的664艘,共下降58%,但张网渔船总功率变化不大,年均下降仅为3%。

(三)海洋捕捞产量和产值变化

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但是波动幅度不大,始终保持在315万吨左右,而浙江省海洋捕捞经济总产值呈增长趋势,由007年的189 5亿元增长到018年的575 43亿元,年均增长17%。浙江省海洋捕捞经济总产值不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表明海洋捕捞业在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要不断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渔业资源利用基本情况

007-018年间,鱼类产量最高,始终保持在1万吨左右;虾类产量总体保持稳定,蟹类产量呈增长趋势,而头足类在007年产量最高,在008-017年产量相对稳定,保持在16万吨左右。

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为87 4万吨,同比减少7%,但主要鱼类经济品种和头足类产量稳定,说明当年海洋捕捞强度得以有效控制。其中鱼类产量为197 76万吨,同比减少7%。

018年浙江省主要海洋捕捞经济鱼类中,作为上层鱼类的带鱼、鲐鱼的产量占比较大。其中,带鱼产量最高,占鱼类产量的37%;鲐鱼为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018年鲐鱼产量为18 7万吨,占鱼类产量的18%;梅童鱼、小黄鱼产量保持稳定,分别为14 0万吨、10 3万吨。鲳鱼、海鳗和蓝圆鲹产量最低,分别占鱼类产量的9%、8%、5%。

(五)劳动力分布变化

从图4中可以看出(注:由于数据缺失,007年浙江省临时从业人员数量未统计),浙江省渔业从业人员数量总体稳定。其中,捕捞从业人员基本上呈波动减少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由007年的15 6万人波动减少到018年的13 03万人,表明浙江省捕捞从业人员数量保持稳定。兼业从业人员、临时从业人员数量之和由008年的11 56万人波动减少至018年的11 4万人,而捕捞从业人员数量始终高于两者之和,表明浙江省海洋捕捞压力大。

二、浙江省海洋捕捞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赤字扩大

浙江省是一个渔业大省,尤其在宁波、杭州、台州、舟山等城市,渔民“靠海吃海观念根深蒂固。浙江省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资源利用不平衡。第一,一哄而上的作业方式,使一些开发性资源短期内又成为保护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源的捕捞压力,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本,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位居前列的依次为虾类、带鱼、蟹类、鲐鱼、梅童鱼、头足类,产量分别为54 85万吨、38 80万吨、0 31万吨、18 65万吨、13 97万吨、1 95萬吨,上述六大主捕品种占浙江省国内海洋捕捞渔获量的56%。虽然虾类海洋捕捞产量最高,但是纵观近十年的数据,由于高强度的开发作业,近几年虾类资源明显减少。第二,作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利用不平衡。浙江省海洋捕捞作业重底层轻中上层,重拖网、张网轻围流钓,重产量轻质量。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87 39万吨,其中拖网、张网和刺网捕捞产量达47 1万吨,占了86%,说明捕捞作业结构明显失当。第三,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作业方式发展快,不利于对传统渔业资源的保护。拖网、张网和刺网仍为浙江省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方式,而在渔业资源稀缺的现状下,选择使用拖网、张网、三重刺网等渔具势必会对渔业资源幼体造成极大的破坏[4]。

(二)捕捞强度难以控制,渔船难以管理

由于对渔获物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大,以及渔船钢质化、大型化的推进,浙江省海洋捕捞强度高居不下,捕捞能力严重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据统计,海洋捕捞业在浙江省海洋渔业第一产业中占比较大。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不断增长,其中014-016年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3 5%,但018年浙江省国内海洋捕捞产量87 39万吨,同比降低8%。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渔船为16816艘,虽然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减少,但海洋捕捞渔船分布较分散,且存在部分捕捞渔民为一时私利而进行违法作业的现象,导致浙江省海洋捕捞管理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扰乱捕捞业生产秩序,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

(三)鱼类生态系统失衡,渔获物群体组成和结构不合理

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降低,鱼类产量减少,与虾类、蟹类、头足类产量之和持平,但主要海洋捕捞经济鱼类产量同比去年保持稳定,说明对经济鱼类的捕捞强度过大,鱼类生态系统失衡。从捕捞生产来看,虽然近年来随着增殖放流力度的不断加大,渔业资源状况暂时得到改善,但过度捕捞导致经济鱼类小型化、低龄化日趋严重[5],优势种资源密度下降,受捕捞或自然环境因素变化引起年间资源剧烈波动,许多新开发种类资源呈现不稳定性,虾类资源出现波动,渔获物群体组成和结构不合理。另外,拖网、张网、刺网等渔具对海底生境破坏较大,对经济鱼类幼鱼资源损害严重,出现了“资源空心化现象。

三、浙江省海洋捕捞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创新理念,转变捕捞作业方式

浙江省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要调减总捕捞量,确保海洋捕捞稳定持续发展。第一,调整作业方式。拖网、张网、三重刺网等作业方式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性极强,因此可以从优化调整海洋捕捞作业结构的角度入手,逐步压减以拖网、帆张网等作业方式的捕捞渔船数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逐步淘汰破坏资源环境的底拖网、帆张网等捕捞方法,鼓励使用灯围、笼捕、钓等作业方式,同时积极发展标准化渔具的使用,以此减少海洋捕捞对传统渔业资源幼体的破坏。第二,更新发展理念。要坚持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对现行的渔业制度进行改革,结合渔船总量控制政策,在实施限额捕捞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配额捕捞,避免“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既可以有效减少渔船数量,也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捕捞模式的建立。

(二)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海洋捕捞减船转产速度

过度捕捞是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捕捞强度对促进浙江省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浙江省捕捞渔船功率和捕捞强度大,使渔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养护,因此应在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之际,并加强对海洋捕捞渔船的管控,依靠科技兴渔,打造管理规范、节能减排、装备先进的新时代海洋捕捞船队。第一,彻底消除“三无渔船,有计划地削减渔船的总功率和数量,加快渔船的更新速度,提高捕捞渔船装备水平,适应“绿色渔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提高海洋捕捞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大对渔船节能减排政策性补贴力度,将对资源破坏严重的拖网、张网等作业类型列入提高资源补偿费范围内,提高渔船节能减排积极性,保护渔业资源。第三,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渔具渔法[6]。目前浙江省政府要提前了解各地区渔情,彻底清除“三无渔船,严格渔具渔法检查,对非法捕捞行为采取强硬手段。

(三)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合理增殖放流

为维持鱼类生态系统平衡,浙江省渔业管理部门应加强休渔禁渔管理,坚决打击休渔期非法捕捞行为,在休渔期确保经济鱼类处于繁殖期和幼体期间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保护鱼类可持续发展。同时,浙江省政府应该根据当年的洄游、半洄游性鱼类的捕捞量,每年进行增殖放流和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工作,不但可以维持东海海区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平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生问题。另外,浙江省政府也要对愿意退捕的海洋捕捞从业人员进行燃油补贴和转产转业的相关扶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积极开展相关行业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专业化的新型渔民,从而减轻渔业资源的压力,,加快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友好型的海捕作业渔区,促进浙江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016:17

[]浙江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有亮点[J].领导决策信息,018(19).

[3]邱景辉 综合治理非法捕捞  协同推进海洋生态公益保护[J].人民检察,018(10).

[4]陈强 台州市海洋渔业捕捞结构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013,31(04).

[5]朱明胜,周法兴,陈卫东等 关于新发展理念下太湖捕捞渔业转型的思考[J].渔业信息与战略,019,34(01).

[6]张世龙,孙亚贤,原居林 浙江省渔业发展模式转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016,34(05).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多样性与优势种动态变化机制(项目编号:317057)阶段性成果〕

〔辛艺、俞存根(通讯作者),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陈静娜,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菅康康,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