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数理化基础教育座谈会的发言稿

  在中科院数理化基础教育座谈会的发言稿

  一、怎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大错特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我们要知道人民需要英雄去唤醒、去组织和领导,因此历史也是英雄创造的。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我们知道没有爱因斯坦就没有相对论,没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没有近代科技。因此我们要培养高端人才,同时要吸引全世界的高端人才。

  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活力、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灵感、兴趣和好奇心,要给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长的时间和空间。初三、高三训练了熟练程度,但也吞噬了学生的灵感和创新能力,值得反思。

  如果初三尖子生自主学习高中课程,高三尖子生自主学习大学课程,尖子生的收获会更大,有些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会有深刻的领悟和思考,这往往是教师教学不能获得的。

  在爱党爱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创新,我们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无禁忌。我们要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教育要加快去行政化。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长处去工作,没有必要刻意去补短板,把精力用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往往事倍功半,把精力用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往往事半功倍,我们要学会合作,一个团队每个人都用长处去工作,而不是把每个人都变成多面手,使每个人都成为平庸的人。

  中国人被刻意补短板害得不浅,民国大师许多是偏才、怪才,我们是靠长处吃饭,靠长处工作,靠长处去创新、去创造,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要把长处发挥到极致,不要刻意去补短板,有全才但很少,偏才补短板成为全才后很可能变成庸才、废才。

  教育主要是传承但要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只是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创新的文化土壤。教育主要是传承,但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鼓励指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创意、去发现,而不是背题型、背答案,扼杀思维火花。我们要摒弃服从型教育,提倡批判型教育。服从型应试教育不可能产生原创型的科学家,正所谓拉磨一年永远无缘千里马。

  二、对教材、学考、高考的思考与建议

  模块式教材打乱了知识的结构,我们要思考模块式教材的合理性,我喜欢高中物理甲种本、乙种本老教材。

  课程设计与走班教学不协调。物理和政治是高二上学期期末进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而学生在高一期末确定所选学科,高二开学学校开始走班,不选物理和政治的学生上高二还要再学半年才能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这其实就是牛不喝水强按头,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老师的时间。建议高一期末学考考三科,这样就避免了上述问题。

  芬兰“高考”只有母语是必考学科,申请大学需要包括母语在内的4科成绩。

  俄罗斯高考俄语和数学必考,根据大学不同专业再选两科,俄罗斯申请大学需要4科成绩。俄语和数学合格即可毕业。

  我们的学生负担太重,所有学科都要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才能毕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人才没有多样性。

  建议我们高考语文数学为必考学科,然后根据大学不同专业的要求再选三到四科,实行走班,赋分采用山东的5等8级赋分制。

  这些年我们奥赛获得了大量国际金牌,但却很少成为有影响的科学家;高三复习对高三尖子生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强基计划和综评招生高校的笔试有出问题的可能。建议国家开始AP考试试点,这样打通了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课程联系,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可以用AP考试取代高校的笔试,从而保证招生的公平,同时节约招生成本。

  学习芬兰,每个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项目式学习。

  三、对强基计划的建议

  分数作为教育的唯一评价导致应试教育。结果评价、增量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为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但在我们的国情下如何操作才能保障公平?

  强基计划共36所高校招生,其中有16所高校没有笔试只有面试,面试占比15%;浙江有许多高校综评招生没有笔试只有面试,面试占比30%,面试老师不是算命先生,通过几个问题不同的老师给出的成绩往往相差很大,或者说操作空间很大,因此大学综评招生一定要减小面试的权重,最好取消面试。

  以往保送、自主招生、竞赛出过许多问题,因此大学的笔试也容易出问题,建议国家开展AP考试,这样打通了高中与大学的课程联系,有利于尖子生的成长,用AP考试成绩取代强基计划和综评招生的笔试既公平又节约招生成本。

  今年强基计划招生26所高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和家长功利,入围后不参加校测。如果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有着优厚的待遇,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就不会出现大批入围后不参加校测的情况。

  建议强基计划高考后报名,考生可以报2所院校,不同层级的高校破格条件可以不同,有些高校破格条件可以由国二变为国三甚至省一。

  高考成绩公布后确定入围名单时入围比例可以适当扩大。

  校测笔试占比不得低于10%,面试占比不得高于5%。

  立志古文字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的考生比例很小是正常的,可以适当降低招生门槛。

  强基计划也可开学后在新生中招一小部分,也可大一期末再各招一小部分。

  五、对高考方案的设想

  1、高考4+1+1方案

  高考科目设置设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为必考学科;

  数学、物理各分甲乙卷两个难度,由大学提出明确的要求;

  语文、数学各150分,外语、物理各120分;

  在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选考1科,采用赋分制,最高100分最低21分,1分1档,共80档,大学要提出明确的选科要求;

  在音体美中再选考1科,60分;即高考4+1+1方案。

  总分700分。

  这样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使人才具有多样性,同时能起到一定的减负作用。

  2、在实施AP考试、体测前提下的高考方案

  当所有省市都加入高考改革且综评招生试点比较成熟以后,大学可以按以下方案招生:

  国家开始实施AP考试。

  实行全国统一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一期末考4科,高二期末考3科,高三上学期期末考3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分6个或11个等级,使它能更好地为综评招生服务。

  体检的同时做体育测试。

  高三下学期期末按3+3等方案高考;外语和选考各科都10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赋分采用5等8级赋分制。

  名牌大学及双一流大学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等级性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AP考试成绩、体测成绩录取新生。

  名牌大学及双一流大学以外的其它大学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等级性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体测成绩录取新生。

  大学根据考生的综评成绩录取新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克服了文理分科的弊端,实现了通识教育的目标,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模式。由于实行选科和AP考试使人才具有多样性,尖子生也能获得更大发展,同时节约了招生成本,保证了教育公平。

  高校招生有裸考招生、强基计划招生、综评招生、面向落后地区农村的专项计划招生、竞赛保送生与外国语高中外语保送生、双高艺体生等多种模式,我们一定要保证裸考招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