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

李晶

摘 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共同探究中既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创新意识。

关键词:任务驱动;
探究;
创新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创新空间广阔、想象力丰富的学科,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一个个有意义的“任务”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趣代替灌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开拓的余地,以便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算法时,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枯燥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为学生提出了有趣的驱动任务:“一个农夫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颗白菜渡河,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并且在岸上,不能让狼吃羊,羊吃到白菜,农夫该怎样做才能顺利过河呢?”这个任务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出“算法”的概念,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建“任务”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能力和性格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心理学中定义为“在活动中反映出的个性倾向”,也就是说只有在活动中能力才能表现出来,能力和性格才能获得提高,获得培养。例如,在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魅力家乡通化”这课时,我首先播放通化市于2004年被CCTV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城市的一个片段,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为接下来更有效地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注重“任务”的新颖性和生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来源于生活,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他们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结合市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相关主题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军训生活感悟、重走抗联路红色之旅、十八岁成人礼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确立主题,精心设计具有开发性、探索性、综合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创作和创造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