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翁牛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翁牛特旗就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但随着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的增加,废旧残膜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开展农用残膜回收、治理,减少土壤中残膜量,对翁牛特旗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翁牛特旗农用地膜使用情况

翁牛特旗从1983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主要用于玉米、甜菜、谷子、葵花、蔬菜等作物,地膜覆盖面积和覆盖量逐年增加,应用效果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十大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区要严格控制农膜的使用量并对废弃农膜进行回收,翁牛特旗政府积极部署落实该项工作,地膜覆盖面积和覆盖量得到有效降低,目前农膜覆盖面积约35万亩。

二、翁牛特旗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现状

近两年,通过大力宣传控膜政策和残膜危害,使得农民回收残膜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強。虽然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回收效果却不太理想。多数散户在回收残膜时仍以人工捡拾为主,效率低、费时费工;
企业、合作社或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多采用机械回收,省时省力,但因残膜厚度薄,回收效果较差,回收率较低,若进行二次捡拾,则会增加成本。另外,仍有不少农户无农膜回收意识,任由残膜烂在地里。目前,农户回收残膜后基本未进行二次利用,一般回收后直接掩埋、就近堆放或焚烧。同时,翁牛特旗暂未有专门的残膜回收利用公司,仅有个别农田水利企业借助地膜回收项目对残膜进行回收利用。

三、翁牛特旗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对策建议

1. 加强宣传与指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杂志、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在显眼地段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大力宣传废旧残膜对环境的危害,增强广大群众对农膜回收利用意识,借助专项培训、科技下乡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残膜回收处理指导,同时发放宣传单和技术资料,积极引导以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经营主体进行残膜回收利用,进而辐射提升农户残膜回收利用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减少农田废旧地膜的残留量。

2.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成立农田残膜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农业、宣传、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相互联动、共同发力,及时解决农膜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将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纳入政府日常考核范围内,建立问责和奖惩机制。也可将残膜回收工作纳入政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统一安排,在各乡镇、各村建立残膜回收点,对废旧残膜进行统一处理。

3. 研发推广高效率回收机械

翁牛特旗残膜通过人工捡拾方式回收的占大部分,少部分利用机械回收的方式,虽然机械回收比人工省时省力,但目前残膜机械回收率仅有60%左右,要达到更多甚至100%回收率,需人工二次捡拾,无疑增加投入成本。因此,需努力研发适合不同农作物茬口的高效残膜回收机械。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农机补贴项目,给予购买残膜回收机械的农户适当补贴,引导当地农户广泛使用和推广残膜回收机械。

4. 大力推广普及新国标地膜

近些年,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已经习惯了厚度0.006毫米和0.008毫米薄膜的使用,现转用厚地膜稍有难度。借助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新修订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引导农民购买使用0.010毫米地膜,有效避免超薄地膜的扩散,便于残膜机回收,减少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同时,加大质量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质量不达标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建立常态化联合检查制度,切实强化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防止不达标地膜进入农田。

5.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残膜回收企业回收再利用效益较低,回收再利用积极性不高,当地政府应出台对农田残膜回收利用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从税收、用水、用电、土地、贷款等方面进行补贴或政策优惠;
鼓励残膜加工企业引进专业设备及专业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对于进行地膜回收的农户或经营主体,残膜清理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支持,调动其回收残膜的积极性;
对于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农膜回收主体,结合项目也可给予适当补贴,调动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有效减少地膜残留量,从根源上解决“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

作者简介:刘慧军,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局 邮编:024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