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郑红23号栽培技术

陈献功

甘薯郑红23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世中1号和徐薯18号杂交培育而成,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豫鉴薯2013002)。

郑红23号为多抗、优质、高产食用及淀粉加工兼用型甘薯,自2013年开始在全国各地示范推广,因其综合抗病性好、产量高,尤其在线虫病区和病毒病区表现比较突出,深受种植者的欢迎。2019年10月22日,在四川省绵阳市举办的第九届“光友杯”全国甘薯擂台赛中,经过产量、外观品质和淀粉品质三个方面的综合评分,郑红23号荣获淀粉组第一名。本文将具体介绍甘薯郑红23号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

一、品种特性

1. 多抗品种

郑红23号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多年推广种植过程中未发现大面积感染甘薯病毒病的现象,说明其对病毒病也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

2. 多用品种

郑红23号为中蔓型品种,结薯比较集中,薯形呈纺锤形,紫红色薯皮,白色薯肉,食味和薯干品质均好。150克以下的薯块非常适合蒸煮,口感细腻无丝,甜而不腻不烧心,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食用;
150~250克的甘薯可以留作种薯或作为食用商品薯销售;
250克以上的甘薯可以加工成粉丝、粉条、粉皮,或做成丸子、面条等食品,口感软硬适中,深受消费者欢迎。

3. 高产品种

郑红23号抗旱、耐瘠、耐贮藏,稳产性和适应性均较好。正常年份,春薯平均亩产超过3 500千克,夏薯平均亩产超过2 500千克。

比如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大于村,2019年种植郑红23号100亩,5月27栽插,10月18日现场测产,生长期144天,常规大田管理,每亩产量2 956.6千克,商品薯率95.2%,比同期种植的商薯19每亩增产186.95千克。

二、栽培技术

1. 产地选择,因地制宜

一是选择便于实施农田作业机械化的无病地块。二是尽量选择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能浇能排,土壤耕层深厚,结构疏松,通气性较好,肥沃适度,最好是富含有机质且蓄水保墒、保肥能力较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5~7之间,含盐量不超过0.2%的沙壤土、半沙半泥的两合土或壤土。

2. 整地施肥,机械起垄

①整地

春薯前茬作物收获后用拖拉机进行灭茬耕翻、冬季冻垡松土。深耕与改土结合进行,做垄要因地制宜。

②施基肥

甘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约为2∶1∶3,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施肥。原则上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施早;
而且要看苗施肥,保证甘薯全生育期肥料的需要,不致脱肥早衰。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80%,可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有机肥提倡冬前施入,追肥宜穴施、垄施或喷施。

③起垄

作垄最好是南北方向,使垄双面均能受光,利于甘薯生长。

在斜坡地上起垄要与斜坡保持垂直方向,沿等高线起垄,以利集蓄雨水,减少水土流失。

春薯在湿润地块起垄宜随起随栽,在易干旱地块起垄应趁墒及早作垄。夏薯宜先施肥,然后耕作起垄一起作业。夏薯的茎蔓比较短,垄宽比春薯稍窄些,一般垄宽70~80厘米、高20~25厘米,每垄栽植1行苗。

地势低洼多雨的易涝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垄宽90厘米左右、高25~30厘米,每垄栽植1行苗,以利排水透气。地势高、易干旱地块,为便于抗旱保墒,做低垄、窄垄,垄宽80厘米、高20厘米,每垄栽植1行苗。大面积平原地区,为了在起垄后便于机械作业,垄距以80~90厘米为宜。

起垄质量要求:垄距均匀一致,垄直一条线,垄面平齐,垄形饱满,垄土松软,土壤散碎,垄心没有漏耕。

3. 培育壮苗,合理栽插

①培育壮苗

a.种薯灭菌 选用郑红23号健康种薯,种薯上床排放前浸种10分钟,浸种液可选用51~55℃温水,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b.排种浇水覆土 采用大棚加温或火炕或温床育苗,应在本地薯苗栽插适期前的35天左右排种;
采用大棚加地膜或冷床双膜育苗的应于栽前45天左右排薯。排种前在苗床上铺一层无病菌细沙土。排种时一定要分清头尾,不可倒排,大薯与小薯分开平放稀排,保持所排种薯上齐下不齐。一般情况下种薯之间保留空隙1~2厘米,這样育成的薯苗生长茁壮。为达到用一、二茬苗栽完大田的目标,每亩大田用种量50千克左右。苗床排种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以15~20千克为宜。排种后浇适量水,覆3~5 厘米厚的沙壤土,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墒。注意地膜与床面不能贴得过紧,以防缺氧造成烂种。

c.培育壮苗 排放种薯前,预先加热苗床至30℃左右,排放种薯后,加热床温至32~35℃,保持3~4天,然后降到29~32℃;
待齐苗后,注意逐渐通风降温,床温降至25~28℃;
当苗长到20厘米左右高时,在移栽前的3~5天,逐步揭膜炼苗,让苗床的温度接近棚外的大气温度,有利薯苗栽插成活。

d.薯苗采收 薯苗长到25厘米高时及时采苗。采苗用高剪苗的方法,每剪完1茬苗及时浇水追肥1次。最好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追施尿素,每亩不超过15千克。追肥后马上浇水,能很好地发挥肥效,有利薯苗快速生长。

②适时早栽

郑红23号可作春、夏薯种植。春薯在4月下旬栽植为宜,保护地栽培可以适当提前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到4月上中旬。夏薯要抢时早栽,小麦中产水平(300千克/亩左右)的田块,甘薯可在麦收前1个月(5月初前后)套栽,在麦收前25天套种结束。

③栽插技术

采用“留三叶”抗旱保苗栽插技术,先刨坑、后浇水、再插秧,留3片展开叶,其他各节埋入土中呈水平状,待水下渗完后封土,将剩余展开叶片埋入土中。采用综合抗旱栽培技术,适时早栽,足墒栽种,保证一次全苗。

④合理密植

郑红23号春薯种植可采用大垄单行方式,行距70~90厘米,株距21.2~27.2 厘米,栽植密度3 500株/亩;
也可大垄双行种植,行距110~120厘米,株距31.7~34.6 厘米,栽植密度3 500株/亩。夏薯栽植密度为4 000株/亩。若栽植较晚,栽植密度适当加大。

4. 看苗诊断,科学管控

①前期管理

从栽植至有效薯数基本形成为甘薯的生长前期(发根分枝结薯期),春薯栽后至60~70天,夏薯栽后至40天左右。本期的主攻目标是根系、茎叶生长,管理核心是保证全苗。

a.查苗补苗 定植后3~4 天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消灭小苗、弱苗、病苗和缺株。选用壮苗补苗,最好选在下午或傍晚进行,补齐后立即浇水。最好同时在田头和大田内栽一些预备苗以便补缺时用,补苗时将预备苗浇水后连根带湿土挖出,放入缺苗处穴内,浇水封土即可。

b.化学除草 见“5.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中的“②草害综合防治”。

c.因地因苗追肥 栽后7天左右施用促苗肥。根据薯苗长势,施少量速效氮肥保证苗匀苗壮,促早发棵。如起垄时已施过化肥的,促苗肥可以不施。如起垄时没施过化肥的,可在肥力低或基肥不足的地块每亩施用尿素3~5千克或高氮复合肥5~8千克。干旱条件下追肥后随即浇水。

d.防治地下虫 见“5.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中的“①病虫害综合防治”。

e.化学控旺(第一次) 水肥地早控。分枝结薯期即秧长 25~30 厘米(草帽大小,全田50%的秧长达到此标准)时,每亩施用80毫升控旺至尊(亿丰年专用甘薯控旺药),对水30千克叶面喷施(建议人工顺垄喷施或用打药机顺垄施药,垄内喷头关闭);
或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60千克叶面喷施。

f.遇旱浇水 薯田除浇足底墒水保证缓苗用水外,尤其要确保薯块2次膨大期的用水。田间土壤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70%~80%。当叶片连续5~7天中午凋萎且日落不能恢复,可灌跑马水。

②中期管理

从结薯数基本稳定到茎叶生长达高峰为甘薯的生长中期(蔓薯并长期),春薯一般在栽后60~100天,夏薯一般在栽后40~70天。本期主攻目标是地上、地下部均衡生长;
管理核心是甘薯茎叶稳长,群体结构合理。

a.适当追肥 对长势较好且已封垄的地块可每亩追施硫酸钾10千克,对长势较差的田块可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确保茎叶正常生长,促使块根尽早形成;
前期结合除草适当提蔓不翻秧,减少藤蔓扎根,中后期可喷施甘薯专用控旺剂等控制甘薯地上部旺长。

b.防旱排涝 当叶片连续5~7天中午凋萎且日落不能恢复时,可垄作半沟水。遇到多雨季节,使垄沟、腰沟、排水沟“三沟”相通,做好田间排水,保证垄沟内积水不超过24小时。

c.化学控旺(第二次) 甘薯秧蔓下垄,两垄之间即将交叉,秧长50~60厘米,每亩施用控旺至尊110~130毫升(其他控旺产品适当加量),对水30千克全田叶面喷施;
或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0克,对水50~60千克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再喷1次。

d.防止早衰 如叶面积系数不足4,可喷施1%尿素与0.2%~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

③后期管理

从茎叶生长高峰期至收获为甘薯的生长后期(薯块盛长期),春薯一般在栽后100天以后,夏薯一般在栽后70天以后。本期主攻目标是护叶、保根、增薯重。

a.施催薯肥 在下午3时以后,每亩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千克,每10~15天喷1次催薯肥,共喷2次。

b.化学控旺(第三次) 根据田间长势,每亩施用控旺至尊130毫升,对水30千克全田叶面喷施1次。

c.防旱排涝 同“中期管理”。

d.防止早衰 同“中期管理”。

e.食叶性虫害防治 见“5.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中的“①病虫害综合防治”。

5.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①病虫害综合防治

a.农业防治 选用综合抗病性好的健康种薯种苗,轮作倒茬(最好能水旱轮作);
施用净水净肥,严格管理;
合理密植,降低病虫源数量;
建立病虫害预报预防系统,尽量少用农药和及时用药;
及时深埋处理病薯、病株。

b.生物防治 選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0.38%苦参碱乳油300~500倍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斜纹夜蛾、甘薯天蛾、蚜虫等地上害虫,灌根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c.物理防治 用51℃~55℃温水浸种10分钟,并采取适时收获和科学窖藏等措施来防治甘薯黑斑病、软腐病;
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蛴螬成虫;
在田块周围种植蓖麻,诱杀大黑鳃金龟、黑皱鳃金龟;
傍晚时分,在田间每隔0.5米左右放1片泡桐树叶诱集小地老虎幼虫,第二天清晨翻开叶片进行捕杀;
在甜菜夜蛾各代成虫盛发期,可用杨树枝扎把诱杀成蛾,第二天清晨翻开杨树枝进行捕杀。

d.化学防治 郑红23号甘薯高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耐受病毒病,综合抗病性好。主要防治地下害虫以及食叶蛾类等。

地下害虫: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毫升拌细土100千克,起垄时均匀撒入垄沟防治,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也可用毒饵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60~100克,先以少量清水化后,和5~7千克炒香的棉籽饼或菜籽饼拌匀,于傍晚撒在薯苗根附近地面上诱杀。

食叶蛾类: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喷雾。

e.检疫措施 严禁从疫区调运病薯、病苗,严防南苗北运和北病南移。发现甘薯茎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薯瘟等病薯病苗时,应立即销毁处理,严禁栽植。

②草害综合防治

a.土壤处理 在甘薯移栽前2~3天或移栽后1~2天内,喷施土壤封闭性除草剂,防治杂草对甘薯的危害。

常用封闭除草剂有:72%异丙甲草胺乳油,每亩用量150~200毫升;
50%乙草胺乳油,每亩用量200~250毫升;
33%二甲戊灵乳油,每亩用量150~200毫升等。以上除草剂对水量按照使用说明施用,一般每亩对水量均在30千克以上,切勿减少对水量。

b.茎叶处理 对于前期未能采取化学封闭除草或化学封闭除草失败的田块,应在田间杂草基本出齐且处于幼苗期时及时施药防治,注意施药时田间墒情要好,不宜在干旱时期进行。

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有:5%精喹禾灵乳油,每亩用量70~90毫升,对水30~40千克;
10.8%高效吡氟氯禾乳油,每亩用量50~70毫升,对水30~50千克;
24%烯草酮乳油,每亩用量30~50毫升,对水30千克;
12.5%烯禾啶机油乳剂,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千克等。以上除草剂按照使用说明施用,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c.人工拔除 一般通过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这两次化学除草防治以后,效果可达90%以上,基本能保证甘薯全生育期基本无杂草,对于遗留的少量杂草,可以采用人工拔除。

6. 适时收获,分级包装

①收获

甘薯一般在霜降前收获完毕,在日平均气温15℃左右时开始收获,原则上先收种薯后收食用薯,至12℃时收获基本结束。春薯一般不建议留作种薯,夏薯收获时,留没有病虫侵染、表皮光滑无破损的薯块做种薯,同时进行混合单株选择留种,以此提高郑红23号的鲜薯生产力,防止种性退化。

大面积收获甘薯时,提前1周查询当地的天气预报,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期。最好选择晴天上午收刨,经过一中午的田间晾晒,于当天下午入窖,实在来不及入窖的,一定要盖上玉米秸秆等覆盖物,防止夜间受冻。注意轻刨、轻装、轻运、轻卸,最好用塑料筐、厚纸周转箱、竹条筐等装运,尽量减少薯块破损。

②包装

对收获后的郑红23号鲜甘薯可以按照150克以下、150~250克和250克以上三个等级进行科学分级包装,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经济效益。经营者可根据自己的不同用途和经济能力,选用不同类型的包装,如塑料网袋、编织袋、丝袋、纸箱、花篮、手提式礼品袋和彩色塑料袋等。甘薯是水分大、皮薄、极易擦伤的特殊商品,一旦表皮损伤,不仅使商品薯的外觀质量下降,而且病菌容易侵入,会大大缩短商品薯的存放期。

7. 科学管理,安全贮藏

贮藏前,贮藏窖一定要清扫干净,并用点燃的硫磺或百菌清等熏蒸,全窖喷洒多菌灵等杀菌消毒。

郑红23号甘薯适宜贮藏温度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并适当通风换气。

规模化生产可建设保温性能好的地下或半地下式大型贮藏库,一般每平方米空间贮藏甘薯500千克左右。

简易贮藏是利用平房,在四周及顶部加保温层,贮藏量不宜超过房子体积的2/3,有利于通风透气和保持适宜的温度,确保甘薯安全贮藏。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创新大楼506室 邮编: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