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气个人生活感悟

  人活一口气个人生活感悟

  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这是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

  从小我接受到的教育是,劳动创造了人。人是由猿猴演变过来的。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动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演变为多细胞微生物,再渐渐演变为低等生物、有壳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等等动物,这中间经历了亿万年。正是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有一种猿经过劳动及自然气候变化,从智猿变为了类人猿,再从猿人变成了现代人。但现实的困境是,为什么现在依然有再也变不成人的猿?难道猿的演变从那一次之后就永远停止了吗?进化论的解释是因为环境气候的变化而使猿产生了基因突变,才造成了现在的人。然而考古学家却至今没有找到这种由猿演变到人的确凿证据,只是靠一些动物化石在推测。

  因此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环节,所以才无法找到。

  《进化论》认为,生物的基因基本上很固定,但偶然间会产生突变,会产生与上一代略异的个体,并且此种特性又可以传给下一代,因此代代相传,差异性就会愈来愈大,越来越明显,因此基因突变说便是猿变成人的证据。然而,我们所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动物之间,因为基因突变而造成的生物绝大多数都是不正常的、有缺陷的,甚至是有害的。并不如原有的生命那么完美和充满活力。比如马与驴的近亲交配导致基因突变,并没有生出比马或驴更优秀的生物,而只是出现了一种不具有繁殖能力的平庸的骡子。人工培育出来的多利羊,其寿命并不比普通的山羊寿命更长。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又发现,凡是经过人工培育的生物,在生命力和品质上普遍都不如自然生长的好,诸如人工养殖的家畜、人工养殖的珍珠、人工培育的药材等等,都比自然生长出来的成色差了很多。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人凭什么经过基因突变后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呢?

  当然我们应该尊重科学。但科学是建立在人的智慧之上的,而人类的认知能力终究是有限的,科学的不断发展代表着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却还不足以解释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但人类是如此的忘乎所以,自信满满,以为凭着科学就能改天换地、创造世界、无所不能,这算不算一种狂妄呢?科学无法证明的东西难道都不存在吗?其实唯物主义的局限就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而大自然中又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宇宙之浩渺,人类之弱小,是显而易见的。以有限去证明无限,难免漏洞百出、捉襟见肘。这就是我对进化论始终不敢苟同的一个基点。有人说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玄学中有太多人类无法解释的无奈。诸如外星生命、天人感应、占卜谶语、托梦附体等等现象,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虽然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若一概归之为巫祝迷信之类,似乎也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如果把科学所不能证明或暂时无力证明的现象,都归于荒诞不经,这未免是人类的一种武断。

  子不语怪力神乱,那是因为孔子感觉到了这世界上有许多自己无法解说的事情,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有限。作为人间圣人,此亦不失为一种扬长避短的明智。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更是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这种无奈。我们无法否定我们感知不到的东西,正如我们无法相信亿万年前的猿就是人类的前身一样。因为我们谁也没有见证过,科学也从没有给出过有力的证明。

  万类霜天竞自由。各类原本就是各自的存在才对。

  因此我始终无法否定灵魂的存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灵魂的。这灵魂乃是一种超物质的存在,无色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古人常谓之为气。《圣经》上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原是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来造的,当四肢、五官、大脑俱全之后,其实还不能成为人,还需要上帝向这躯壳上吹一口灵气儿,注入一股活力,人才能变成活生生的人。而在我国古代典籍和民间传说中,也曾有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故事,女娲娘娘在造好人体后,还需要再吹上一口仙气儿,人才开始成为活生生的人。

  这些传说和记载,集中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和探索,我并不认为都是空穴来风。

  老子说:“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駒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也是气,无也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

  庄子也曾说过: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孟子·公孙丑上》中还有孟子对于气的论述:公孙丑曰:“敢问夫子之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孟子说: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说,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孟子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有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公孙丑问:“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宋代理学家张载说得更为明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南宋理学家朱熹为了突出他的天理之说,则把理凌架于气之上。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亦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到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中,则摒弃了朱熹的天理之说,把人的天性重归于气。他认为气分先天与后天两种,先天的气纯良至善,后天的气则是恶的来源,即人的私欲。王阳明说:“是非之心,不滤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大学问》),“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答陆原静书》)。王阳明并由此生发出自己的四句心学格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可见,虽然古人的说法各异,但都认为这股气是存在的。那么,古人说的这股气在哪里呢?我认为其不在人的脑袋里,而在人的心中。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之所在。

  现代科学证明,脑袋是人体的中枢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人类各个器官肢体的行为和情感的表达。因此脑死亡才是人类真正的死亡。但我要说的是,这只能证明那个属于物质的肉体的死亡,却无法证明灵魂的死亡。人的脑袋正如一台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只负责各器官的正常运转,但却无法左右灵魂的审视和判断。因为灵魂是超越肉体的一种存在。实际上自古以来,都有着关于灵魂不灭的种种传说。灵魂并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而人类只有在摆脱时空的束缚时才会发现,肉体的生命只不过是灵魂存在附着体。

  灵魂的存在,是人的一种独特属性,或者说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比如说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对正义良知的追求能力,对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所谓恻隐之心,羞恶之情,景仰之意,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并不需要谁去特别教导,带着先天的性质,在生命诞生之初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灵性的存在,在古往今来的经史子集中曾被各种命名,诸如天性、天理、天道、大道、性灵、灵台、菩提、心田等等。虽然说法不一,各有所持,但无一例外地都直指人的灵魂。气之所在也,灵之所属。承认灵魂,尊重灵魂,并依照灵魂的指引的方向去生活这就是这世间的正道。道之大者,复归于婴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心见性,即见我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等等,这都是在告诫人们不可失去灵魂的本真,不可迷失自我。而失去灵魂的约束,不知敬畏,肆意胡为,便是诛心,便会堕入欲望的深渊,伤天害理,则往往为人类所不齿,更为人类所深恶痛绝。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不要脸啦!我不要做人啦!这实际上就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在宣布自己要抛弃掉自己的灵魂,彻底向世俗的荣宠和欲望投降,从而无所顾忌,为非作歹,丧尽天良,自甘堕落成为物质享乐的奴隶,成为非人。然而人类果真可以没有灵魂吗?如果没有灵魂,人其实与动物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行尸走肉一般,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西方有一位艺术家曾经这样说过,现实生活总是不断地摧残着我们的灵魂,试图遮敝她的存在,但艺术却在固执地提醒我们,灵魂是存在的。文学艺术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帮助人类在这个特别容易迷失自我的世界里寻找那个最初的属于你的灵魂,让你回归到原本的初心中来。

  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欲望的存在,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宋明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同样是不切实际的。只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灵魂的约束,便足以祸害社会、毁灭人类。大到亡国,小至丧身。其实人类的所有欲望,都源自于肉体,与灵魂无关。比如说现世流行的对特权的祟拜、对金钱的渴望、对物质的占有,都不过是为了肉体上的满足,其实并不能带来灵魂的愉悦。人们对特权的羡慕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利益作为参照物的,但人的内心骨子里是痛恨特权、痛恨不平等的。一旦加诸于自身,便会变得特别强烈。事实上凡是权力带来的尊宠和爱戴,总不能让人心安理得、甘之如怡,甚至还会时常让人感到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愉悦与满足甚至还不如搀扶一位年迈的人过马路更让人感觉坦荡舒服,那是一种单纯的发自内心的灵魂的欢乐。同样道理,金钱和物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以现实利益作为参考的,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虚荣和攀比心。实际上那些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人,往往并不感到幸福和充实,甚至还会时常感到一种更大的空虚和无望,穷得只剩下钱了,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再多的金钱也不能填满贫瘠的灵魂,声色犬马之后往往是更大的失落。这也就是为什么再多的酒肉朋友也比不上一个患难之交的真正原因。人只有剥离了所有世俗的浮华和虚荣回归人类本身之后,才会收获到真正属于人类的爱情和友情。

  关于死亡,还有一种古老的传说,当你的肉体在死亡的那一刻,冥冥之中,那原先暂存于你肉体中的灵魂就会悄然升腾,如烟似雾,脱离肉身而远去,然后在无边的宇宙中经过漂洗和风干,类似于电脑的格式化处理还原之后,再由上帝(这里也可指一切人类未知的神秘存在)吹向一个新的肉体之中,重新开始一场新的生命之旅。人类便是因此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这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先说过的,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而生,气散而灭。生则生气勃勃、气象万千,死则气息奄奄、气数已尽。

  人活一口气。

  我想,人的高贵,其实也正是源于这股气的存在,也就是灵魂的存在。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灵魂,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向善求真的愿望,则不管前方的道路如何曲折艰难,荆棘丛生,只要有这三寸气在,我相信人类最终还是会找到一种更合乎理想的生存方式,而终不会堕入某些野心家或利益集团私欲泛滥所制造的人间地狱中而无法自拨。

  正是因为有了灵魂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才使我们永远不可能沉沦在物质的世界里止步不前,而只有那些执着地维护灵魂的纯净和高贵的生命,才有资格实现不朽,从而成为推动人类前行的力量,在生生不息的一轮又一轮的生死轮回中,绽放出超越所有物质生命的永恒光芒,引领着人类向着更高的文明和进步迈进。

  这也正是人类的希望和信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