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神树|散文

  扶桑神树|散文

  扶桑花还有个别名“状元红”,海南人都亲切地称它“大红花”,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准备了扶桑神树|散文,欢迎查阅。

扶桑神树

  海南省花评选,如同科举选拔,前三甲分别是三角梅、龙船花、扶桑花。

  三角梅是状元,龙船花是榜眼,扶桑花是探花。

  消息传来时,我正借住在海口,听说有个“候鸟”老人,为了扶桑花和物业大吵一架,甚觉奇怪。细问缘由,原来扶桑花养护不当时,花蕾容易掉落,老人说是掉头花,不吉利;还有扶桑花的名字,用其家乡话说,谐音是“服丧”,老人说听着闹心。

  我实在是叹服老人的联想,一时间竟哭笑不得。我站在扶桑花前,感觉有满腹的话要说,扶桑花在微风里摇着头,仿佛在劝我什么也别说。

  古时候,传说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扶桑树是神树,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故名扶桑。太阳鸟“三足乌”就是从那里驾车升起。那里也是连通着人界、神界、冥界的大门,后因后羿站在扶桑神树上射日,将神树的树枝踩断了,人神冥三界自此才失去联系。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记载古代神话最多的奇书《山海经》,甚至横向阅读了一批神话传说典籍。那时我接受重任,应邀撰写《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的神话卷和民间传说卷。这些典籍大多文言,借助着工具书读下来,尽管囫囵吞枣,却使我获益匪浅。

  我想尽我所能,将已知的三足乌、扶桑神树写进书卷,但手边的资料所述有限,其中的扶桑神树仅有寥寥数语:“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又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由于《山海经》成书年代久远,所述多奇诡怪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皆由此而来,故司马迁《史记》中叹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早年淘书,曾从故纸堆中淘得《汉代岩画中的文学典故》、《巫术奇观》、《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等,如获至宝。书籍中虽收集有古代岩画和画像砖拓片,但关于扶桑神树的文字描述却极为有限。及至后来,又读到清人《岭南杂记》:“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只是遗憾书稿有交付日期,“扶桑神树”条目终因资料不足,交付出版社时只得割舍掉了。

  扶桑之于我,似乎从那时起就系下了一种情结。漫长的岁月里,我在文字和诗行间种下过多少奇花异木:鸽子树、火神树、橡胶树、棕榈树、神话树、雪地上的树、乌叶树、海旺树、炮弹炸断的树……唯独没有出现过扶桑神树,每当我在扶桑花前驻足,竟有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那一刻的感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是啊,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国历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李商隐、苏东坡、杨万里都曾赋诗赞美过扶桑花,国外都称它“中国蔷薇”,其实它的学名叫朱槿,就因其明媚动人,古时甚至称其佛槿,花上花,粉牡丹,粉西施……

  读过很多咏扶桑花的诗句,特喜欢宋太宗赵光义的五卷《缘识》中的一首:“白云风散聚天香,霞彩高明道味长。银汉影沈星乍没,又看红日起扶桑。”只一句“又看红日起扶桑”就让人神清气爽,“双眸竟入扶桑晓”。

  扶桑花还有个别名“状元红”,海南人都亲切地称它“大红花”,早年有一首歌唱道:“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如今海南省花评选,它又高中了探花郎。清代科举考试,海南就出了一个探花郎:张岳崧。这是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空前绝后的盛事,嘉庆皇帝为海南偏隅之地竟得如此人才而大悦,特书手谕:“何地无才”。张岳崧曾和林则徐同在翰林院任职,一起赈灾放粮,后又一起呼吁禁烟,海南现存内容最完整的《琼州府志》就是他主持编纂的。扶桑花虽默默无闻,但此番脱颖而出,足见这一方百姓对它的爱戴。

  几天后的黄昏,我在楼下散步,竟偶遇这位老人。听了我一番细说,老人竟扑哧乐了:其实我这人吧,就是心思浅,听风就是雨,好好一朵花,让我说成了豆腐渣!

  我不由得笑了,院子里的扶桑花不砍了吧?老人笑得更欢了:你说得对,入乡随俗,还是大红花这名字好。不瞒你说,我孙子孙女都快考学了,就盼着他们能戴上大红花呢!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知老人的孙子孙女,是否都考上了状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