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卖稻谷|散文

  农民卖稻谷|散文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有些粮田改为菜田或鱼塘,为解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准备了农民卖稻谷|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民卖稻谷

  在我的家乡新丰镇西有一家粮食收购站,(也叫粮食管理所)收购站朝汉塘河南边有一长条形台阶的石埠,石埠足有3--4米长。每年到了七八月双抢大忙季节,农民抢收早稻,踊跃向国家交售爱国粮。这时河滩石埠边每天有数十甚至上百条售粮农船,除了手摇船还有好多是挂浆机。由于船多,河道常常发生堵船现象。

  来自各村的农户们满载着金烂烂的稻谷,兴高采烈地卖稻谷,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耐心等待着粮站工作人员验收交售。粮站的验货员手拿类似手仗长短的验货仪器登上农民的卖谷农船,将仪器插入谷物中仔细测定水份,向粮农报告水份测定结果,决定是否可以收购。

  记得,那时1983年由于农村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据《嘉兴市粮食志》记载,1984年,国家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每亩产量1749市斤,粮食总产量达到491906万市斤,双创历史最高记录。

  农户手中粮食宽裕,加上国家实行超购加价奖励政策,一度出现农户农民卖粮难的情况。一些农户从早晨五六钟出来,等了五六个小时还没有轮到交售;也有的农户被粮站验货员检测出稻谷含水分超标不能按时交售,几次赔着脸面,又不断向验货员传递香烟,苦苦哀求验货员放一码收购。可是验货员有严格的责任、纪律要求,为确保收购质量,从不降低要求,那些粮农只有将稻谷摇回家再晒一个太阳,到下一天再交售。

  为了不影响农户卖稻谷积极性,当地政府和粮食部门花大力气,增人增磅,借民仓,借校舍、搭建露天堆放场,解决仓容不足;而且,还组织人力、物力下乡收购。当年笔者也曾经被当地的粮管所临时征调,在增设点上帮助收粮,做到畅开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矛盾。

  到了1985年,国家粮食取消统购政策,改为合同定购,每年由粮食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在播种季节前政府与农户协商,分户签订定购合同,定购合同既是经济合同又是国家任务,属于指令性计划。

  1990年前后,国家鼓励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倡导农户连片大面积种植,优先发展种粮大户,让土地相对集中在种粮大户手里,腾出更多的农业人员重视其它行业。在1993年,新丰镇政府与当时承包6174亩的荣耀村种粮大户姚金华签订了6年的种粮协议。粮食部门向种粮大户定购购买合同,上门收购。随着种粮大户的频频涌现,一家一户农民卖稻谷的现象逐步消失,种粮收入再也不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1994年4月1日起,全国粮食价格统一放开,实行市场调节,随行就市,议购议销,取消粮补,告别延续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的传统体制,使粮食的购销走上了市场调节的轨道。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有些粮田改为菜田或鱼塘,为解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不久,作为当初粮食收购管理部门的粮管所也失去了原有的职业功能,许多岗位不存在,到2003年,粮管所机构逐步解体。原有的工作人员或改行,或从事个体粮食经营或合伙粮食经营,昔日那种河边大批农船农民卖稻谷的壮丽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2006年1月1日,国家又取消了农业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终于被彻底废除了,农民交公粮成了历史。如今,农民种地大多有偿流转给承包大户,不仅不交农业税,还有一定的补助,农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无税时代”,农民再也不用在炎热季节向国家出卖稻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