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中秋(散文)

那些年的中秋(散文)

  中秋悄然而至,一场秋雨使燥热的大地有了丝丝凉意。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那些年的中秋(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那些年的中秋(散文)

  中秋悄然而至,一场秋雨使燥热的大地有了丝丝凉意。校园里、小区里、马路旁,一缕缕桂子花香沁入心脾,令人沉醉。穿行在人群中,我放慢脚步,鼻子有点酸楚。

  儿子是军人,因为工作特殊性已多年没回家过中秋节了,今年也不例外。爱人响应组织号召,满怀对边疆教育事业的热忱,远赴西藏支教。好在有二宝陪伴我,娘儿俩的生活忙碌而不孤独。

  想起那些年过中秋,心里便五味杂陈。我和爱人都生长在农村,父辈一直靠种田为生。兄弟姐妹们在外地打拼,播插收割的重担全落在父母的肩上。前些年,人工收割速度慢,还特别累。后来用上收割机,需要人扛稻包、拉运、晾晒也很费力。

  以前农家人不注重过节,忙是一个主要原因,也因为贫穷而缺少仪式感,一家人通常草草地填饱肚子就算过中秋节了。我出嫁后,母亲会在中秋这天做糖轱辘馍馍等我们。酒糟发好面,包上芝麻红糖馅,压成圆饼状,在土灶铁锅里炕得两面金黄。外面焦脆,里面香甜,味道比买的月饼还好。那些年吃的糖轱辘馍是中秋节里最好的美味。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土鸡土鸭,花生玉米,枣梨瓜等应有尽有,中秋节的餐桌上也变得丰盛起来。

  那些年的中秋,我们一直在路上。买点东西,带上孩子,早上回婆家,傍晚回娘家。每到一家,爱人都是主劳力,最重的农活一般都要留在中秋这天。他停好车子就直奔稻田,挑稻捆子,扛稻袋子,总想回来一趟多干点,父母就少累点。婆家有块田在大湾洼里,若碰上多雨时节,脚陷烂泥里,每迈一步都非常吃力,搞不好还会身体失衡,一个趔趄摔得满身烂泥。成熟的稻粒被摔掉一地,到手的粮食白白丢了,让人懊恼。

  农忙时节,一个人恨不得当两个人用,双方父母年老体弱,都需要爱人去搭把手,我带着大宝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回婆家的那段路有八十多里,我们见证了它从泥巴石子路再到柏油路;从徒步转车到骑摩托车再到开私家车。变化不觉间,我们已从青年跑到了中年。

  记得有一年中秋,我们赶到娘家时已月挂枝头,妈家的门还上着锁。按邻居的提示,我们找到他们在收割的稻田。在一个陡坡处,一牛车稻子翻倒在旁边的沟渠里。两位老人一边解稻捆,一边吵着架。看见我们时,二老的语气瞬间变得温和起来。妈妈的声调还有些哽咽,想来脾气暴躁的父亲一定责骂了牵牛的母亲。田间这条路窄,路面坎坷不平,牛车上稻捆子堆得很高。父亲扶着车把在后面掌舵,妈妈牵牛走在前面,老牛想吃埂上嫩草,拉偏了方向。父亲没掌住车把,车子翻倒在水渠里。幸好沟里水少,车翻时也没砸伤人。两位老人一个劲地惋惜掉落的稻子。在我们的帮助下稻子很快卸完,扶正车子,散乱的稻捆被重新码好,勒紧。

  那晚,月光的清辉笼罩着丰收的田野,新割的稻茬弥漫着淡淡的甜味儿。秋虫叽啾,老牛喘气,不时抬起粗重的蹄子,试图赶走叮咬它的蚊虫。忙碌的我们,顾不上抬头感叹高悬的圆月。

  中秋节里,我们虽劳累,却也落个心安。身为一介教书匠,我们没有大富大贵回报父母,在农忙时帮把手,减轻点体力劳作,对老人而言就算是中用了。

  而今,婆婆去世六年了,父亲去世也近两年。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哪种痛苦能超过阴阳两隔,健在的老人已无力种田。我们也在年近半百之际脱离农事劳作,中秋节不再是劳动节,酸甜苦辣已过往,悲欢离合度中秋。

  今晚,我凝望这当空满月,思念如马。人生难免有各种缺憾,我相信离别是为了更好地团聚。无论身在海疆、高原还是讲台,我们一家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干出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