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脸】 脸颊突出

  不是都在看老照片吗?有没有注意过老照片,或者老电影里女性的脸?你会发现,甚至是在1949年以后,那个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情感的时代,女性的脸也要比今天具有个性。比如电影《白毛女》里的喜儿,是由田华扮演的。脸颊鼓鼓的,眼睛比较大,眼梢有些向下,下颏略有些小,还有点往后缩,但很饱满结实。嘴角笑起来带着些哭相,却又很甜,是一种村野的妩媚,特别像“喜儿”这个名字。还有《枯木逢春》里,尤嘉扮演的苦妹子,看起来比较平淡,但细辨之下,见她眼距略微有些宽,唇形有些俏皮,颊的线条也有些俏皮,便知这女人虽然守寡且病重,其实是年轻的。再有“文化大革命”中的电影《春苗》,李秀明扮演的春苗,眉眼特别周正,几乎接近宣传画上的英雄形象了,可是嘴形这里却起了变化。她的人中略有些短,但还不至吊唇,即使她笑起来嘴角不是向上弯,而是平行地,俗话说的“咧”嘴,听起来不怎么好听,事实上却有一种绽开的状态,很美。
  那时候的妆似乎也没有现在的浓艳,看不出修饰的痕迹,几乎是不擦粉的,肌肤的纹理很受光,光和影的调子便很微妙。不像现在,脸太过平滑,光又太强,简直是起反光的,质地又全是粉的颗粒,像是一张假脸。
  现时女性的脸,是要漂亮得多,找不出缺陷,全是恰到好处。尤其是像电影和电视《红楼梦》那样的美女如云,你就要惊异怎么会有这么多美丽的女性。可紧接着,困惑也来了,她们怎么全都彼此相像,难以辨认,不仅是型,表情也是一致的。美人们就好比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巩俐的型要特别一些,她有一种收敛,眼睑下的面颊有着些细腻敏锐的对比,是一种经受住推敲的好看。可是渐渐地,也不知是她像人家,还是人家像她,这种类型也多了起来,有淹没的趋势。
  你再走到街上,则发现街上的女性也彼此相像,尤其是美丽的摩登的女性。化妆是一个因素,眉形、眼形、鼻形,是标准的,带有黄金分割意义的形状,以粉的深浅塑造的轮廓也合乎同样的标准,发式是又一个因素,它更容易重塑,也更容易类型化。服饰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形式作为主流,然后派生出一些支流,这些手段都可帮助重新塑造一个形象。别看这些形象大致相仿,其实都是在强调和夸张个性的形式下出场的,带有思想解放的背景,以至于当北京21中有位教师制定班规,女生不许留披肩发的时候,几乎遭到知识分子的一致抗议,认为他压制个性,走上了老路。岂不知,个性早已做了时尚的资源,设计出了集体的形象。
  其实,时尚对男性的影响也是同样,但女性在我心目中,总是具有更高的审美性质,历史长久地将她们排除在社会舞台之外,使她们避免成为男性那样实用的动物,她们更为虚无一些,更具精神价值一些,所以,为时尚的损失也更重大了一些。
  (摘自《疲惫的都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