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的变化】 房颤心律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89-01   【摘要】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房性心律失常(AR)(频发房性早搏或多源性房性早搏伴/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31例阵发性房颤或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31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1],文献报道[2]Pd较Pmax延长与阵发性房颤(Af),房性心律失常(AR )(频发房性早搏,或多源性房性早搏伴/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密切。可以作为预测Af,AR 的一可靠指标,本文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择阵发性房颤或房性失常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0±10.3岁。其中冠心病5例、风心病2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3例、甲亢5例、孤立性房颤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9.6岁,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史,体检心电图、胸片结构无异常。�
   1.2 方法: 让病人平卧,精神放松,心律稳定后12导心电图同步记录,记录纸速50mm/s、增益为20mm/mv,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测定点采样,同一测量者用手工直接测量法,测出最大P波时间及最小P波时间,算出它们的差值(Pdisp)。�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数据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max差异显著,pdisp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中多数P波离散度≥40ms(见表1)3 讨论:�
  心房在正常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特点,已经具备了发生房性心律紊乱及房颤的基础,这可解释临床特发性房颤发生率较高的原因.而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心肌细胞的纤维化,扩张及心脏的重构,出现心房肌各向异性,使不同部位心房电活动的空间向量及弥散度出现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反应到12导联上形成了不同导联P波持续时间较大的差异,造成P波离散度加大[1]。P波离散度是心房内存在非均质电活动的标志,是引起房颤的重要的电生理学基础.P波离散度能有效的预测阵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波离散度≥40ms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达81%,特异性80%mt,阳性预测准确度达85%[1,2]。已有资料表明P波短期内重复性强,可用来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特别是对房颤的疗效及预防作用的评价,用药后P波离散度比用药前降低时,提示其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房颤或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 P波离散度. 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3):189-190.�
  [2] 刘锦萍.P波离散度在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2)增刊:2-3�
  �
  作者单位:342600 江西省会昌县人民医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