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应对第三方调解有信心 北京第三方调解室

  很多医务人员对第三方调解仍存顾虑,它是否会不分黑白,像居委会大妈一样和稀泥?它能否兼具法律的权威和灵活、多样的调节方式解决医疗纠纷?能否做到依法、依情、依理?   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的实施可以让医疗纠纷在法律框架下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因此,医患双方对此不必过分担心。目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调解员,如果调解员不专业,医疗纠纷的处理在操作层面的失败率就会很高。
  调解员的培养重点是把握医疗纠纷的定量及定性。如何定性,如一名病危白血病患者,诊疗中由于护理人员不当操作导致气管导管漏气,患者病情恶化,患者家属多采取医闹要求医院赔钱。这样的案例如何调解?如何调解才算做到合情合理合法?首先,调解委员会要定性医疗机构是否有错。如果医方存在过错,医疗机构一定要摆正心态,弄清楚医方存在哪些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其次是定量,如果医疗机构因为自己的过错给患者带来损害结果,调解委员会要清楚医务人员的参与度、医方需要承担的责任比例是多少。在事实清楚的原则上,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完全可以做到准确的定性、定量,使医疗纠纷的处理合法、合情、合理。第三方调解不但在法律层面具有可操作性,还具有社会实践性,因此,我们应该对第三方调解有信心。
  无论是选择第三方调解还是诉讼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医务人员都应该铭记以下几点:首先,永远不要忘记自律。自律不仅能确保患者的安全,还能让医务人员规避风险。有的人认为医疗机构水平高,医疗质量就高,患者就安全,这一点是错误的。医疗机构一定要清楚,医疗水平并不等于医疗质量,更不等于安全,只有医务人员在操作层面遵循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医疗才能有质量、有水平、有安全。其次,强调全员责任。不仅医生,医院后勤、电梯工洗衣工、导医员等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岗位和患者安全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