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语打招呼的鸡鸣驿老人_外语打招呼

  是在大街上碰见孟永益老人的,那时他正猫着腰与一位坐在路边歇息的北京摄影爱好者攀谈,并对他使用的日产照相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老人知道我们是专程来报道鸡鸣驿城的,立即要尽地主之谊,执著地将我们领进路旁的财神庙,讲解那些虽已斑驳,却不失精彩的壁画。述说中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英语或日语,显示出他与普通的鸡鸣驿居民的不同。
  仔细打听,孟永益果然属于另类,是靠退休金生活的人。十七事变的时候,他是宣化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辍学后就辗转于周边各大煤矿充任不同级别的职员。他说有位曾经当选过国会议员、经历过曹锟贿选的矿长,送给过他一幅珍贵的字画,可惜在“文革”期间给毁掉了。
  老人执意要我们去他的家里坐坐,我们便随着他绕到财神庙后身的一处小院。院门一打开,迎门是开满海棠花的一棵老树。
  老人没让我们进正房,而是领我们走进南边的小屋,去看他已经刻好的石碑以及他百年之后的棺木。他的第一任妻子与他生活了8年,留下两个孩子。第二任妻子跟他感情极好,俩人一起生活了差两个月不到60年。他用低沉的语调对我们说“我的亲爱的走了,我已经有些厌世了。”
  来到正房,从照片上看到了29岁的孟永益及19岁的第二任妻子,那时的他们真是英俊漂亮。老人戴上550度的老花镜,再借助放大镜,从贴在墙上的地图上很快就找到了我们几个人的祖籍,他沿着京广线、津浦线不断地笃点着,“我去过这儿,我去过这儿”。
  有些凌乱的床铺上堆着几本文史杂志,还有一本泛黄的四角号码字典,这是他当年在宣化读书时花一块钱买的,跟随他走南闯北已经70多年了。
  老人给我们讲他过去的经历,讲大学毕业留在青岛工作的小外孙,讲来讲去就是不愿让我们离开。90岁的孟永益要免费给我们当导游走遍全城,看他急切地神情,真有些同情他的境遇,失去了老伴的他,还能找谁来当他的倾诉对象呢。
  我们请老人站在那棵繁花正茂的海棠树旁留影,老人仔细地系上蓝色军便服的风纪扣,捧着他和亲爱的老伴程德梅的合影,然后努力挺起大概已经很久没有挺直的胸脯。
  风,吹乱了他的苍苍白发,隐没在海棠树后的西城角楼,显露出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