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神的癫狂到太阳神的深邃] 酒神 太阳神

  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第二次上海之行被人们寄予了很高的期待,是因为五年前该团在艾森巴赫率领下的第一次上海之行极其成功,可以说是轰动上海滩。因此,人们对北德广播二访申城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他们重现五年前的辉煌和震撼,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中也有将多纳依的北德广播与艾森巴赫的北德广播进行比较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然而,听完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第二次访沪之行的第二场音乐会,我发现这种心情其实是多余的。首先,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指挥大师,多纳依阅尽艺海沧桑,什么世面没见过?正像他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北德广播乐团的前任首席指挥是艾森巴赫,我认为乐团的主体是不会改变的,当然我会带来和艾森巴赫不同的东西。音乐会结束之后,北京的观众自然会发现我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上海的音乐会结束后,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他不同于艾森巴赫的艺术魅力。
  音乐会由贝多芬的《莱奥诺拉序曲》拉开序幕,扎实规整、层次井然的演奏,显示了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这家德国老牌乐团的实力。接下来是“乐圣”的《第四交响曲》,这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作品,名家名演数不胜数,最著名的莫过于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与切利毕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的两个现场音乐会版本,相比卡洛斯・克莱伯的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与切利毕达克重视细节的铺陈、在充满油画般质感的音乐中展示作品内在的张力,多纳依的处理要严谨得多。他的指挥动作简练,点到为止,并不刻意突出细节,而是让音乐始终处于自然有序的流动中,高潮处则交代得清清楚楚。多纳依指挥棒下的《第四交响曲》速度略快,许多快速进行的乐段疾而不乱,都在他敏捷有力的掌控中,丝毫看不出音乐是由一个八旬老人在指挥,不由得让人对这位白发长者心生敬意。
  下半场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无疑是全场份量最重的作品。对于这场音乐会清一色的贝多芬乐曲,有人批评曲目设计过于保守,缺乏新意。不过,笔者倒以为,像北德广播这样的老牌德国乐团,我们就是要听他们演奏的德奥经典作品,这是渗透到他们血液和骨子里的东西,最能体现他们的水平和特色,而且假如能够常演常新,就更有价值。在多纳依的指挥下,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命运》充分地释放了他们的能量,饱满绵密、层次分明的弦乐,温暖明亮的木管,充满金属光泽的铜管(只是个别地方略有瑕疵,音色稍欠统一),交融成雄浑壮丽的乐队音响,将音乐一步步推向光明的高峰。
  如果说艾森巴赫的北德广播多少有些癫狂的酒神气质,那么多纳依领导下的北德广播就是深邃刚劲的太阳神。两位都是艺术造诣精深而又个性鲜明的指挥大师,因此北德广播的第二次上海之行是唯一的,给了我们一次美好而深刻的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