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资源建设理论探索

摘 要:日语专业学生听力技能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讲解,更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听力训练,日语听力资源建设则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听力素材。日语听力资源的建设应当避免素材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在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开放性、适应性原则进行科学构建。

关键词:日语听力;资源建设;科学理论;构建原则

一、日语听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资源内容方面,日语听力资源的建设仍处于零散状态,大部分以课件、微课或者国际测试听力原题等形式存在,而这些资源都由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某一次课程的教学需要进行随机布置,缺乏课程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因为缺乏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让资源出现主题相同、内容重复的现象;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资源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导致教师辛苦建成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另外,由于资源建设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很多课程资源在建设完成之后,不能及时更新,也未对资源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进行完善,导致资源内容缺乏时效性和有效性。

在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日语听力课程的任课教师是建设资源平台的主体,因此,优质的资源平台建设既需要任课教师对听力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也要求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需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喜好筛选吸引学生的听力素材。不仅如此,任课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平台操作能力和音视频剪辑合成能力。然而,高校教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很难再有精力去自学计算机知识,因此如何提高任课教师的平台操作和基本的软件应用能力,也是资源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日语听力教学及其资源建设研究现状

与日语听力教学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改革、日语听力教学现状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等方面。其中王璐(2015)等认为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导入监控策略的训练,使学习者能够把握所听整体内容。周婷婷(2015)、邓佳(2015)、毕泽慧(2016)等指出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提示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作为新型教学模式,是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贾驰(2106)等指出中国日语教学中听力环节尚存在诸多不足,包括授课时间不足,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落后等。罗洛(2014)、徐娇玲(2017)等认为多媒体可以运用到听前的“热身训练”和听后的“巩固训练”,有助于学生直观接受不能亲眼所见的知识内容,进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此外,在影响日语听力理解因素以及提高听力能力等方面也有相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因素、学习环境、基础能力等问题。其中,费晓东(2017)等认为中国日语学习者听力成绩与听力意识相互作用,学习者听力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听力意识的运用影响到其听力成绩的高低。周媛(2015)等认为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日语入门时间短、听力课比重小且不受重视、日语学习环境缺失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日语听力能力的提高。王茹(2014)、郭燕(2016)等则从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培养等方面对日语听力能力提高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于日语听力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日语网站开发的网络资源库,此类资源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日语听力教学课件、听力教材等也分布了一些听力资源,但不足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训练资源。万小瑜(2013)指出网络资源是重要的教学素材,日语听力教学应充分利用并整合网络资源。张怀玉(2014)分析了网络资源的优势,并指出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听力的技巧。李妮娜(2017)对MOOC平台下的日语听力课程微课资源优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三、日语听力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

日语听力资源的建设不能盲目进行,需要依据科学理论有序进行。二语习得理論、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元认知策略,为日语听力资源的建设与实践提供了依据。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有效且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是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语言输入必须是有趣的、密切相关的。语言学习者将输入的语言信息转化为吸收的量,通常输入的量多于吸收的量,通过不断的吸收,最后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动输出的语言应用及交流能力。日语听力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为学生提供题材广泛、具有较强时代感的听力材料,提供丰富多变的日语语言实践机会。这些来自真实语境的语言信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日语语言输入方式、输入环境和输入效果,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能力,对学生的日语语言习得有深远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张学习者的学习由个人主动发起,进行自我选择与自我追求。教师要得到学生认可,双方建立信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日语听力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授听力内容与技巧,更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进行自我训练的习惯。因此,日语听力资源建设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听力资源,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听力提升方法,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最终完成自我提升。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构建自我空间,采用适当的策略应对具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完成知识意义构建。教师则是其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学生主体的活动服务,应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重视学习中内在动机的作用。而日语听力课程资源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主动进行听力练习。教师借助听力平台资源,帮助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听力资源,对学生下发听力任务,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其选择的听力材料进行及时调整。这样,能逐渐减少听力能力提升过程中教师的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资源平台组织小组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指引学生完成听力能力提升的意义建构。

另外,对于日语语言学习者来说,听力理解能力在日语语言能力提升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日语应用技能发展的基础。而日语听力能力的提升,则要求日语学习者需要理解日语听力过程。元认知理论则注重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对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调解过程的能力。因此,借助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统计数据结果,结合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听力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积极找出对应方法。

四、日语听力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日语听力资源的选择与设计,需要遵循日语学科发展的规律、符合日语听力技能提升的特点。同时,要以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为支撑,对现有听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筛选与重组。

适用性原则要求,听力资源的难易程度和教师布置的任务量要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相适应。既要满足学生巩固课堂内容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进行课外听力训练的需求;既要适应学生进行自主训练的需求,又要适应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的需求。

开放性原则指听力资源平台的内容既面向本校日语专业学生开放,又供其他专业和其他院校的学生学习。既为本校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也为其他院校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听力资源平台的构建既需要本校日语专业教师进行资源筛选与配置,也需要日语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听力素材,同时也欢迎其他专业、其他院校的教师提供宝贵的建设意见和建议。

五、日语听力资源建设意义

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资源的建设为日语专业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平台,拓展日语个性化自主学习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日语听力环境与条件,弥补听力教材内容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从而实现学生從“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资源的建设,将日语专业基本技能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让专业学习与入社求职相对接,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依托学校慕课平台,突破传统日语教学的限制,采取线上布置作业、小组协作等方式对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进行考核模式改革,突出学习过程导向,注重学生平时能力考核,促进日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提升我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想.依托课程资源建设的日语听力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东青年,2020(2):234-236.

[2]陈静.浅析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3):72-73.

[3]孙苏平.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听力元认知意识的调查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