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大美雪山写照人间大爱

刘波

著名画家、山水大师李可染曾治印“为祖国山河立传”,遍游神州将万里山河尽收笔底,走进生活的同时用“写生”的理念打开了中国传统绘画朝向多元化发展的大门,自此山水绘画的艺术面貌也开启了新的篇章。发轫于四川蜀地,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的山水名家李兵,便是一位响应“为祖国山河立传”、提炼探索出“块斧劈皴”技法、以满腔真情写照雪山美景的重量级画家。尤其是李兵系列“抗疫”主题山水画创作,无论是在象征性、寓意性还是学术性方面,都有着特珠意义。

象征性——作品的独特维度

欣赏李兵“抗疫”主题山水画作品,首先让人感慨的是其系列作品的象征性意义,这也是其主题创作立意的核心。李兵“ 抗疫”作品的象征性意义有这样几个维度:一是其象征性表达存在于明确的创作主题中,并且起到了深化和升华主题的作用,从而使得作品更加感人至深;二是其象征性内容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充分表达着创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态度,体现出艺术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三是其象征性手法融入了全新的创作技法,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山水绘画的边界;四是其象征性语言充分显露出社会与时代的历史特征,甚至指向了正在发生的具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笔墨随时代”的现实主义人文精神。

透过这几个维度来欣赏李兵的“ 抗疫”主题山水作品,便可透过表象而准确地体会到李兵主题创作的深层用意。显然,在李兵笔下,雪山的物象形态已经凝结成为精神与思想具象化载体,他以雪山的磅礴、厚重、坚实、稳固等诸多自然属性象征着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来宣扬和歌颂“抗疫”精神。总而言之,李兵的“抗疫”主题山水作品是以雪山寓意坚韧、以真情感动世人、以绘画铭记历史的不朽佳作。

此外,李兵作品在造型上的象征性色彩也值得特别关注。象征性的造型方法会在水墨绘画中营造出独特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例如在作品《希望》中,李兵将人物脸庞意象化为雪山的造型,如此不仅有意打破了二度平面的局限,制造出虚实变幻的视觉空间,而且赋予画面一种崇敬而广袤的神秘色彩。从人文精神角度来讲,在中国文化中历来就有山神的传说,更有万物皆有灵魂的说法,如此更加坚定了人们对雪山的崇拜与信仰,使得该作成为“抗疫”时期的重要精神食粮。

李兵作品《希望》180厘米×97厘米 纸本

寓意性——作品的独到视角

阅览中国美术史的华丽篇章,艺术家将个人情感寄托于水墨抒写之中的事例屡见不鲜。寄情于物是历代画家娴熟且精通的表现方法,自然真切地流露出内心的情感。而李兵又将此法作出优化和改进,从造型特征上将象征性的意味融入画中,再次强化了绘画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性。特别是在以“ 抗疫”为主题的系列创作中,李兵将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寄托于冰雪山水的抒写之中,不仅体现出他深厚的笔墨功底与颇高的創作水准,而且彰显出他强烈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首先是人文思想的抒写性升华。关于人文关怀的思考与精神理念的深化,无疑是绘画艺术千百年来得以经久不衰且日益璀璨的根基与沃壤。也就是说,思想主旨才是支撑和充盈着绘画艺术的骨肉与灵魂。甚至可以说,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正是评判绘画作品是否可以升华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标准。由此来看,李兵“ 抗疫”主题山水画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迸发至画外的刚正气质。虽为“抗疫”主题,但他仍以最为熟谙的冰雪山水作为创作的基础物象,并且从中注入了凝结着中华民族在“抗疫阻击战”中同心协力、不畏艰险、奋力向前等英勇气概,然后又在他的笔下演化为一种含蓄的、内敛的、静谧的图示语言,最后融合高原雪山所独有的性格与品质,将“抗疫”中展露的人文精神再次升华:李兵以精炼的笔墨抒写着巍峨屹立的大美雪山,又以诚挚的情感颂扬着散满人间的真情大爱,当“大美”与“大爱”在画面中得以碰撞与融合之时,便让我们看到雪域高原之中游弋着世间的温情,而人间大爱也更如雪山般自然坚定,这便是李兵在“抗疫”主题山水作品中抒写出的人文思想。

李兵作品《皓日凌空荡宇清》180厘米×97厘米 纸本

其次是情感完备的主题性阐释。主题性创作往往会以系列组画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展露出画家对主题内容的深刻探讨。以山水画为例,黄宾虹的黄山、李可染的漓江、吴冠中的张家界等,他们都从不同的时节、视阈、心境、感悟中去阐释出隐藏在内心中的理想化主题。诚然,李兵常年致力于冰雪山水题材的创作,其中深意亦是如此。

再次是事件完整的系统性呈现。李兵的“抗疫”主题山水画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呈现,正是因为其创作历程贯穿于整个事件的起始,事件不同时期的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画家也在不同的时间流露着不同的情感,而他的作品就是将这些千丝万缕的情感进行转化,让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融于雪山之中的本真情愫。李兵通过《希望》《冷暖风雨共》《勠力驱魔逆》《劲风敛阴霾》《敢叫苍穹还青天》《西岭千秋佑苍生》《皓日凌空荡宇清》《云卷玉浪瑞景来》等一系列作品,将疫情的发展态势、画家的希望期许、社会的同舟共济以及魔逆逐渐驱散、阴霾消散再见青天等贯穿起来,使得“抗疫”主题系列山水作品完整地记录着抗疫期间的情感牵动,成为当代美术界以“抗疫”为主题创作的经典个案。

李兵作品《云卷玉浪瑞景来》138厘米×69厘米 纸本

李兵作品《力量》138厘米×69厘米 纸本

学术性——作品的独创技法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十分讲求笔墨的抒写,而李兵的独到之处便在于其“冰雪皴”是将点和线的表达融汇到块面的呈现之中,以扩展而变得粗犷的点线更加淋漓尽致地塑造出雪山的质感与性格,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

整体而言,李兵的造型理念终究是服务于艺术创作的根本。如在作品《力量》中,他将巍峨耸立的雪山演化为五指紧握的拳头,二者相互结合的精妙之处在于将血肉温情塑造得坚实有力,恰好与岿然不动的雪山属性相互吻合,从而既映射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对抗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并且让原本空旷冰冷的雪山演化为充满人情与大爱的磐石。李兵作品中先由造型产生神秘,再由神秘演化出象征性的寓意,从而使得画面更加值得品读和回味。

最后是独立探索的开创性技法。笔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根本属性,凡是归类于此范畴的艺术形态,都离不开对古法的研习与深究,当代画家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出的创新,才能真实地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气质,才能契合传统水墨创作规律与属性,才能紧随传统水墨艺术发展与演变,才能在水墨绘画中表现出应有的张弛力和感染力。如此来论证李兵独立探索并提炼出的中国画新皴法——李兵冰雪皴,便可轻松得出结论。

第一,“冰雪皴”的灵感源于唐代李思训的斧劈皴,以及衍生而来的刮铁皴、马牙皴、拖泥带水皴、雨淋墙头皴等,笔线刚劲有力,块面层次分明,节奏顿挫曲折,画面清爽透彻;第二,“冰雪皴”的表现技法在水墨创作中再现了冰山雪地的自然风貌,从视觉与感官上达到了完美的呈现效果;第三,“冰雪皴”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从而也奠定了李兵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的学术基础。

综观李兵“抗疫”主题山水画作品,其寄情于物的象征性在創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独立于美术之林的笔墨技法又为创作的原创性和感染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李兵的“ 抗疫”主题作品不仅将绘画中抽象的人间情感与具象的冰雪山水融合一体,而且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创作边界再次拓展,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探索路径,不失为当代山水画坛中独树一帜的创作典范。

李兵作品《戮力驱魔逆》180厘米×97厘米 纸本

李兵作品《冷暖风雨共》180厘米×97厘米 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