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岛散记

季宇

第一次去广州,最想去的便是黄埔军校。在我读过的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史料中,黄埔军校的名字经常出现。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我参与安徽电视台六集大型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拍摄,担任总撰稿。此片是一部讲述金寨红军的文献片。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采访了很多专家。金寨是著名的将军县,在这块土地上先后诞生了12支主力红军,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在这些红军领导人中,有不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红一军创始人许继慎、红四军军长徐向前,他们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这些都促使我对黄埔军校特别向往。

黄埔军校坐落在黄埔区长洲岛。这里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岛长4.2公里,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其状狭长,故名长洲岛。长洲岛是广州著名的文化旅游区。值得看的历史文化古迹特别多,如巴斯楼、南海神庙、曾氏大宗祠等等。其中当属黄埔军校最负盛名。

初冬的上午,美丽的羊城鲜花盛开,暖意融融,没有丝毫北国的寒冷。当我们驱车来到黄埔军校时,远远望见军校大门不禁心潮澎湃。早在78年前,国共合作创办了这所军校,一共培养了七期一万多名军官,这还不包括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分校,可谓群英荟萃,名将辈出。虽然黄埔军校闻名遐迩,但规模却不大。军校大门坐南朝北,面临珠江。校门为两柱牌坊式欧陆造型,顶部为三角形,两边辅以葫芦状柱头。校内建筑为岭南祠堂建筑风格,布局为四进三路,砖木结构,内有走马楼、四合院,楼房以回廊相通,分别设有总理室、校长室和党代表室等各种机构,还有学生宿舍、饭堂、会议室、大礼堂等设施,陈设简朴,井然有致。据讲解员介绍,大门上“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为辛亥元老、曾任湖南大都督的谭延闿所书。二门两边对联是:“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另外彩楼两旁对联,原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但后来改为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在通往中心校区的走廊上,我们看到两旁摆放着几个硕大的木桶,有一人多高。原以为是防火之用,听介绍方知除了消防,更重要是饮用。那时师生喝的都是珠江水,每天清晨需四五十名挑夫从珠江挑水储满水缸,以供日常之需。在周恩来的办公室,我们驻足良久。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是中共的主要领导人。中山舰事件后,他曾遭到蒋介石的软禁。这是国共合作破裂的前兆。后来他前往南昌领导了著名的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参观中,二楼的学生宿舍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床铺,床挨着床,相互之间,空间很小,床面狭窄,被褥单薄,虽然条件简陋,但内务整洁,一看便训练有素。想到那些身经百战的名将曾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个白天黑夜,心里便肃然起敬。

在学校的陈列室里,我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些我曾在史料、传记和文艺作品中多次看到,甚至耳熟能详的人物,其中就包括许继慎将军。

许继慎是六安人,曾在黄埔军校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参加过两次东征。北伐时,他担任号称“铁军”的叶挺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率部参加阳夏之战,在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中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夏斗寅部叛军,保卫了武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受周恩来派遣前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军第一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徐向前时为副军长。他很会带兵,也很会打仗,来到苏区不久,很快便把红一军带成了一支铁血之师。

据开国上将洪学智回忆,为了粉碎国民党对大别山区的第二次“围剿”,红一军发动了独山之战。当时洪学智在二十九团任排长。由于该团是由游击队改编,存在游击作风,作战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当时就有人讥讽二十九团,说他们不能打。在动员大会上,许继慎当着全体官兵的面,毫不留情地点名批评。他说:“二十九团要特别注意。你们不能后退。如果后退,下来一个宰一个,下来两个宰一双,都退下来,都宰了。”战斗打响后,许继慎又有意冷落二十九团,不派他们任务。团长前去请战,他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便说去去去,让他走开。团长又急又气,倔强地站着不走。过了许久,看火候差不多了,許继慎才把他们派了上去。

接到任务后,铆足了劲的二十九团知耻后勇,三军用命,第一个冲进独山镇,受到许继慎的表扬。事后,洪学智回忆说,许军长用的是激将法,二十九团从此一战成名。

黄埔军校除了主校外,还有数个分校同样十分有名,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是北伐军光复武汉后成立的,招收男女学生及入伍生6000余人,规模不亚于黄埔主校。从这里走出八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其中有元帅陈毅、徐向前,大将罗瑞卿、许光达等。女兵队中还有抗日英雄赵一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12月11日,由武汉分校改编的第四军教导团,在广州赤卫队和其他革命力量的配合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这是继武昌起义后又一次由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武装起义。参加这次起义的仅元帅就有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三人。

广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同样也是一座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城市。早在1400年前,建于长洲岛的“黄埔港”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来自海内外的商船频繁出入,华夷互市,万方辐辏,船声桨影,车马喧阗。坐落在珠海出海口的南海神庙便是当年的历史见证之一。该庙始建于隋朝,又称波罗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规模最大的海神庙。它被誉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为了祈求航船平安,历代官方和民间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典。其中每年农历三月举行的祭祀海神传统被称之为“波罗诞”,仪式盛大,沿传至今。

据当地朋友介绍,黄埔最早有村名为凤浦,因为来往贸易的外国人增多,他们发音不准,误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凤浦便成了黄埔,而凤浦码头也改为黄埔码头。众所周知,广州十三行在清代十分有名,那是一口通商时代的产物。很多人把十三行误作十三个商行,实则不然。据当地人介绍,十三行原为地名。一口通商时代,它是清政府特许的对外贸易的商行。由于半官半商的垄断性质,十三行商人中产生了许多富可敌国的富豪,其中著名的商行多达数十家。参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我们流连忘返,收获颇丰。这座投资数十亿打造的博物馆中陈列了许多关于十三行对外贸易的珍贵实物,大量精美的银器、瓷器、油画、照片、文稿等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十分珍贵难得,其中不少珍品由海外华人斥巨资从英国等地拍卖行购回,转赠馆里。从这些展品中不难看出当年十三行贸易的繁华以及十三行商人生活的开放和奢华。然而,作为牙行,十三行主要是对外交易的办公地点,真正的货运都集中于黄埔码头,舟楫往来,大量的外国商船来往于此地,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由这里运往欧美等国,而外洋的纺织品和五金商品也由这里进入中国。鸦片战争后,黄埔港东移至长洲岛,因此长洲岛亦有黄埔岛之称。此后,几经变迁,黄埔港迁至与长洲岛隔江相望的珠江北岸,但当年的盛况,仍不难想见一斑。尤其是现今的黄埔港更是发展迅猛,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名列前茅的大港口之一。

长洲岛历史悠久,充满传奇,而今这个传奇仍在继续书写。今天的黄埔开发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1280亿元。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汇聚了先进的人才和高科技创新能力,处处充满了活力。入夜,开发区的灯光秀,绚丽多彩,五彩斑澜。“到黄埔去”“相约在黄埔”的口号振奋人心,令人鼓舞。在参观中,我深深感到了内地与广州的差距。作为地处改革前沿的广州不愧是老大哥,远远地走在前边,令人刮目相看。

离开黄埔前,朋友特地让我们体验了一下自动驾驶出租车,更让我们大开眼界。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我先前只是在媒体上看过有关报道,如英国、瑞典等国正在研制,并开始上路试验,但性能并不稳定云云。原以为这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没想到它已成为现实。当自动驾驶出租车来到我们面前时,大家都忍不住好奇地打量,问长问短。通过朋友介绍,方知此车与一般出租车不同的是,车顶上安装了由激光雷达和高清摄像头组成的传感器。打车时通过手机平台便可呼叫。开车时无须驾驶员,通过智能同步进行操作。坐上车后,只要发出指令,它便按照最佳路线开始行驶。遇到行人和障碍物会提前预判,自动避让。它还能准确地识别红绿灯。车速根据交通状况可达40至60迈。即便通过行人车辆稠密的闹市,仍能自如行驶,甚至比人工驾驶更为安全。据说广州现在拥有数百辆这样的出租车,去年已经投入运营,目前营运范围主要在黄埔区,等到条件成熟,就会向全市推广。我不知道这种自动驾驶汽车在全国是不是第一家,但我却是第一次领略,感到十分新奇。

科技改变生活,新的传奇在不断书写。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更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 夏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