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老电影

刘其舜

疫情期间,一直闷在家里。老年人怎么打发时间呢?儿子向我推荐了“电视盒子”。我逐步学会了操作,琢磨出了操作的方法。把遥控器作为电脑的“鼠标”、把“盒子”作为电脑的“主机”,电视机作为电脑的“显示器”,就可以了。几次操作下来,就像当年使用有线电视那样。

电视节目,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对于我这个快奔八的老人来说,每天看电视连续剧二集差不多。连续剧漏了二集,看起来又没劲;有时电视台连放六集,也不能一直坐着,对身体不好;“盒子”里的节目可多了!好不容易让我找到了老电影,让我过把瘾了。

回想50、60年代,还是青少年时候,看场电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好多电影没钱看,只得作罢;如今好多老人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但那时能看到《祖国的花朵》老年观众却不多。当年我和小演员差不多大,印象特别深。推荐给老伙伴,众人都说过瘾。

当年的电影票是多么稀罕啊,《红日》《兵临城下》《逆风千里》等好电影,甚至连《阿诗玛》这样的歌剧片,一般人也很难看到。工会好不容易购来电影票,按工会小组发放,每人一张,年轻人“轧朋友”,头等大事就是求亲告友地托人搞电影票。改革开放以后有好多精彩的电影,因为忙于工作,也无法去看,成了遗憾。在电视台一些老電影都是在凌晨播放,年轻人不感兴趣;老年人想看也许怕影响他人、也许影响健康,看的人也不多。这样那些老电影就和喜爱的它们的观众“绝缘”了。

这次,我通过“盒子”看到了不少老电影,其味道真是不错。《蚕花姑娘》的插曲,有糯糯的江南味道,有上海话夹着普通话,听起来尤其地道!其影片中的景色,全是记忆中的江南乡村。看了以后,胜逛朱家角等古镇的味道。《姑娘今年二十八》《大桥下面》《小字辈》等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青年的恋爱和老上海的街头。西藏路、南京路口是极其热闹的路口,被《小字辈》中的公交驾驶员称为“老虎口”,路中心的交警在《小字辈》中,又看到了,作为老人重新拾起了对幼时上海的怀旧情感。《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爱情啊,你姓什么》《大李老李和小李》等喜剧片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喜剧艺人对艺术的追求和精心塑造喜剧人物。

当年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对角色破烂服装没有多大注意。因为,当时我们都还穷。如今看到那时真实的农村,联想如今好多电视剧反映的不管是民国年代、还是战争年代,出现在荧屏上的人物,除非角色是乞丐,从平民百姓身上,似乎也看不到打补丁的衣服,少了真实。

借助新科技,重温我的电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