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经济发展,创新城市治理体系

王一鸣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体现了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判断,也是“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路线图。这对推动新经济发展和创新城市治理体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发展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导入期进入拓展期,呈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引领,智能制造、生物科技、清洁能源、空天海洋等领域协同推进的“一主多翼”的发展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进入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新阶段。各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竞争加剧,成为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国际竞争格局的主导因素。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活跃期,在诸多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但也要看到,我國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取得突破,实现创新引领型发展。

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刻洞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作出发展新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追踪前沿、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经济发展的路径,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新组织为主体、新产业为支撑、新业态为引领、新模式为突破,聚焦“六大形态”,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并为新经济发展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包括服务实体经济场景、消费提档升级场景、智慧城市建设场景、科技创新创业场景、人力资本协同场景、绿色低碳发展场景、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2018年成都的经济总量达到1.53万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8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城市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2018年成都在GaWC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跃居第71位、Beta+级,在内地仅次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根据百度大数据对全国各城市的手机数据流量分析,结果显示成都也仅次于北上广深。成都正在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发展新经济要求创新城市治理体系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政府治理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当前政府治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行政干预过多、有效监管缺位、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不够、政策透明度和协调性不足等,迫切要求政府创新治理方式,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市场准入与退出、投资经营等微观行为的直接干预,强化对外部性规制、公共服务供给、消费者保护、维护公平竞争与市场秩序、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并完善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完善政府决策、执行、考核、监督,优化政府服务流程,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成都在发展新经济的同时,大胆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创新,推进由“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2019年3月26日,成都发布了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为全球投资者、企业和人才在蓉发展提供城市供需信息“指南”和投资创业机会。从“给优惠”到“给机会”,体现了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重大转变。

新经济企业成长不仅需要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上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保障公平竞争,提高政府效率,更需要政府对产业发展给予“正向激励”,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新经济活动。《城市机会清单》顺应新经济发展新形势,有效破除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瓶颈问题,通过清单化的城市机会呈现形式,让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城市发展机遇,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和信心,是成都探索新经济发展、推进新经济发展场景落地的重要制度创新,是转变新经济发展治理方式、优化政务服务、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环境的创新性举措。

三、培育开放有活力的一流创新生态

与国内外具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相比,成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上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创新生态能级低,缺乏行业引领者和标杆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少,高端创新人才缺乏,金融支持不足,政府治理能力还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等。为此,成都需要培育开放有活力的一流创新生态,强化五方面功能。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成都有一批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以及中科院成都分院。要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布局一批科学与工程研究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创新基地,以及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依托市场主体建设不同阶段不同孵化功能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聚焦前沿科技产业创新,建立起能链接全球的研发与创新机构,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二是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功能。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一带一路”中欧国际班列货运量也后来居上。要进一步发挥成都作为西部地区开放枢纽的门户优势,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活动组织国际化以及创新规则与国际接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金融创新对新经济形态的助推作用,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过程融资服务,全链条解决新经济企业资金短缺和融资增信。

三是强化一流人才集聚功能。国际创新型城市往往是全球一流人才的集聚之地,文化包容、生态优美、创业便利、市场开放。目前成都科研人才数量、质量等都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形成有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业和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建立涵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全过程的人才政策体系,在重点行业中引进一批顶尖人才和团队,带资金、带项目、带成果来蓉创业。鼓励海内外川籍人才回蓉创新创业,形成顶尖人才引领、领军人才聚集、创业团队汇聚的新经济人才链。

四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总体来看,成都制造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比重偏低,要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推进价值链高端化发展,鼓励企业跨地区开展有序合作与竞争,提高产业链衔接和配套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形成跨区域产业链、技术扩散链和市场分工链,使产业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五是强化城市治理体系功能。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据驱动治理模式创新,搭建多方共同治理平台,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以信息整合带动部门间政策协调,推进治理模式创新,再造政府管理流程,实现智能化、精细化治理。

总之,发展新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激励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成都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