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疝,是等还是治

杜敏

有些家长在照顾宝宝时会发现,宝宝的大腿根部等鼓起了个小包,洗澡、游泳或哭闹时特别明显,安静或睡觉时小包包又看不见了。这种情况家长应该高度警惕,孩子可能患上了俗称“小肠气”的腹股沟疝。

疝气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与腹壁肌肉组织能力太弱、腹腔压力增加(如哭闹、剧烈活动、便秘)等因素有关。其发生率为0.8%~4.4%,多数为男童,常发生在1岁以内,约60%的腹股沟疝气发生在右侧,可能与右侧睾丸下降晚于左侧有关。疼痛是小儿疝气最常见的症状,而最大的威胁来自嵌顿——大小肠等脏器卡在了疝孔位置。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未及时处理,那么2~4小时内就会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危及生命。

应对疝气莫入误区

在此提醒家长,应对小儿疝气千万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1.不少家长认为疝气不痛、不耽误吃喝,就不需要治疗。殊不知,疝气自愈只是极少数个例,一旦发生嵌顿或绞窄,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2.发现疝气后,盲目给小孩吃药、打针等。一方面耽误病情治疗的最佳时间;
另一方面有些药物可能会带来毒副作用,危害孩子心、肺等内脏器官。

3.有的家长迷信民间偏方,给孩子绑扎治疗疝气,这虽然暂时能缓解症状,但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压迫到局部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内部病变。

1岁以后最好选择手术

那么,面對小儿疝气,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在宝宝两三个月甚至出生时发现的疝气,不用过于紧张。如果在轻轻按摩后或者宝宝安静状态下,包块能慢慢消失,这种疝气一般不需要着急做手术。通常在宝宝6个月或1岁左右,随着鞘状突的愈合,疝气有可能自愈,可采取疝气带等治疗方法,避免发生嵌顿。通常,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哭闹、屏气等),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可返回到腹腔,如果推不回去则意味着发生嵌顿。如发生嵌顿不能还纳伴疼痛,可试行手法还纳。手法还纳前提是,必须确定无肠管坏死(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腹软),如不能确定需及时就诊。

2.1岁以上的小儿疝气,目前根治的唯一方法只有手术治疗。目前有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传统手术是在腹股沟区做一个约2~3厘米的斜切口,改良手术在腹股沟外环处皮纹处做一个约1厘米横行小切口,在一定程度上业已达到微创要求。腹腔镜微创手术也是一种选择,是一个趋势,微创手术具有腹腔镜能够探查对侧,避免遗漏双侧疝气;
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
不损伤精索和输精管、子宫圆韧带,术后无阴囊红肿及条索样精索;
不影响发育;
腹部无瘢痕,术后美容效果好;
真正做到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小;
切口远离会阴部,避免小儿尿液污染切口造成感染等优点。术后家长应注意尽量避免和减少宝宝哭闹、咳嗽、便秘、剧烈运动等,尤其是术后一个月内。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另外,多带宝宝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使其早日康复。

当然,根据年龄不同所推荐的治疗方法也并非绝对,需因人而异。若不满1周岁,腹股沟疝很大或反复出现嵌顿,保守治疗的危险增大,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而大于6岁的患儿若疝比较小,也可采用腹腔镜微创的方式治疗。建议由专业普外科医生为患儿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以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