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患者要重视肺康复

袁玲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刻威胁患者的生命。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有效措施,但手术创伤会影响患者肺功能,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患者不能认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要格外重视术后的肺康复问题。

近年来,肺康复这一概念愈来愈受呼吸界医护人员的关注,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所说,“呼吸康复必须要有大作为”。肺康复是指在全面的评估后,给予患者个体化综合干预治疗,旨在改变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形成长期的有益健康的行为习惯,是跨学科的综合干预措施。

目前,肺康复除了应用于肺癌术后患者,在肺科其他疾病中也有较多的应用,比如,在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病、哮喘、肺动脉高压、肺减容术这些疾病中,肺康复的应用使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循证医学A级证据)。此外,在危重症及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病变导致的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呼吸问题、其他系统病变导致的呼吸问题等疾病应用中,效果也值得肯定。

肺康复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等,其中运动训练是核心,咳嗽技巧训练和呼吸训练又被认为是术后康复的“基本功”。

咳嗽训练

患者术后一苏醒就应该学会有效咳嗽,以助于肺部小细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无效咳嗽不能真正维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咳嗽是通过正常的呼吸调节达到的,而不是靠用力或排除气体量进行调节的。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为:深吸气,短暂的屏气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
关闭声门,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当肺泡内压明显增加时,突然将声门打开,这样高速的气流可使分泌物移动并排出。

呼吸训练

①深呼吸:患者麻醉清醒后,每隔2小时左右深呼吸15次,直到48~72小时胸腔引流管拔除为止。

②腹式呼吸:患者仰卧,两手分别放于胸、腹部,膝关节屈曲;
深吸气时,尽可能使腹部膨起,放于腹部的手随着腹部的隆起而抬高,被确认为吸气有效;
然后将空气慢慢地吐出,放于腹部的手向内上方压,帮助膈肌上移;
使用腹肌咳嗽,双手合拢放于上腹部,帮助用力。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或1∶3,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开始每日2次,每次5分钟,熟练后可渐增加至10~15分/次,每日2~3 次。待掌握上述方法后,可在上腹部放置1~2千克沙袋进行训练。此方法可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③缩唇呼吸:缓慢用鼻深吸气,然后撅起嘴唇轻松地做吹笛式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或1∶3,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缩唇式呼吸可使小气道的压力相应增加,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闭塞,利于肺泡残气排出,改善换气。

④吸气肌阻力训练:该方法是通过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或弹簧提供吸氣时阻力,患者经由口中的阻力训练器吸气。每次可训练20~30分,每日2~3次。当患者吸气肌力和耐力有所改善时,可逐渐将训练器的直径减少或增加弹簧阻力,以便进行足够反复负荷力量的训练,逐渐提高吸气肌的强度和耐力,并且增加肺活量和减少呼吸阻力,改善呼吸劳累感。

肺康复的实施需要医护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参与。所以,肺病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以评估肺部手术后的基本状态等,及时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