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闫耀廷 张吉宁

摘    要:
针对庆阳市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产量低而不稳、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较低的现状,通过连续3 a(年)试验示范,总结出庆阳市早熟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实现起垄、播种、施肥、施药、覆膜一次完成,再结合膜上覆土,可实现马铃薯自然破膜出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还注重残膜回收,实现了增产增收与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 早熟栽培; 轻简高效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7-101-03

庆阳市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4万hm2左右,是仅次于玉米、小麦的第三大作物[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鲜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早熟马铃薯在庆阳市种植比例稳步提升[2]。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季节性干旱和早春低温冻害频发,是限制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膜覆盖技术提高了土壤水分和地温[3-5],保证作物前期生长发育,提高养分和水分利用率,能使产量提高20%以上。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土壤温度,加快出苗,缩短生育时期,提早上市。但是,地膜覆盖后马铃薯出苗困难、需要人工放苗,增加人工成本,同时薯块膨大期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病虫害频发。同时,庆阳市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底,劳动强度大,极大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当地气候特点,2014年以来积极开展了品种引进、不同栽培模式、覆土厚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系统总结出了轻简、高效的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该技术既能提高土壤水热状况,又能解决人工放苗、机械化程度底等问题,提高了马铃薯的水肥利用效率,提升了产量及种植效益。2016年7月12日,庆阳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在西峰区彭原乡五郎铺村、镇原县王寨乡龙咀村、宁县良平乡王屯庄村进行了测产,采用该技术的示范田平均667 m2产量1 803.51 kg,较平播栽培田(对照田)增产378.94 kg,增产率26.60%。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累计示范推广1.2万hm2,产量稳定,平均667 m2产量1 600 kg以上。

1 选地整地

1.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的川塬地、梯田、沟坝、缓坡(≤10°)地,茬口以小麦、玉米、糜谷、大豆等作物为宜,忌茄科作物。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深度25~30 cm,耕后细耱,冬前及早春镇压保墒。

1.2 整地施肥

土壤解冻后,及时旋耕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土地平整。按照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2 000 kg、尿素23~30 kg、过磷酸钙40~53 kg2、颗粒硫酸钾37~48 kg的标准施入肥料,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施肥方法提倡结合秋耕深施农家肥,化学肥料法可在旋耕时施一半,另一半播种时集中深施于垄底中线部,防止化肥烧种。

2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上市时间需求,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早熟优质马铃薯脱毒原种或一级良种。如‘LK99‘尤金2‘大白‘中薯4号‘费乌瑞它等。

3 种薯准备

3.1 催芽

播种前15~20 d,在15~20 ℃室内将种薯平摊开,散射光下进行催芽,促进芽眼萌动。催芽时间以15 d为宜,一般以长出0.5 cm左右为粗壮幼芽为准。同时淘汰烂薯、病薯、畸形薯等。

3.2 切块

提倡整薯播种,单薯质量<50 g种薯,不用切块,直接整薯播种。种薯切块大小以30~40 g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块时应准备多把切刀,每把切刀至少浸泡在500倍的升汞溶液消毒液中5 min以上。当切块时遇到病薯时,应立即剔除,同时更换切刀。

3.3 药剂拌种

将切好的种薯块用多菌灵(种薯质量的0.2%左右)+滑石粉(种薯质量的2%左右)+春雷霉素(种薯质量的0.1%左右)拌种,拌种后的种块不能久放,应现拌现种,当天种完。

4 播 种

采用机械播种方式。播种时以四轮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带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一次性复合作业完成起垄、播种、施肥、覆膜等农艺操作。1台机械每天播种1.67 hm2左右,适宜大面积种植。株距、行距、施肥量、播种深浅度等均可以调整。播种时2个座椅各坐1人,及时调整下种量,确保每个种勺里有1 块种薯。

4.1 起垄

一般垄中距应为120~125 cm(垄底宽80~85 cm,垄沟宽40 cm),垄高15~20 cm,垄土力求散碎,忌泥条、大块。

4.2 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

播种时间为10 cm土温稳定达到8 ℃以上为标准,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每垄播种2行,行距60 cm左右,穴距根据品种调整,‘LK99‘尤金株距35 cm左右,‘早大白‘中薯4号‘费乌瑞它株距30 cm左右。

4.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为13~15 cm。播种太深出芽晚,导致上市延迟,效益较低;播种太浅薯块容易发绿。

4.4 铺膜

选择厚度为0.010~0.012 mm、宽120 cm的聚乙烯农用黑色地膜或生物降解黑色地膜覆膜。作业时应使地膜紧贴地面,垄沟不铺膜,确保垄侧地膜无破损。膜面压小土堆,防止大风揭膜。

5 田间管理

5.1 覆土

垄面膜上覆土可保证马铃薯顺利顶膜出苗、培育壮苗、调节出苗前后温度、保墒、除草。苗期覆土在播种后15 d左右,植株出苗前进行(幼芽距地面5 cm左右),覆土厚度5 cm左右,培土均匀散碎。对于播种面积大,应关注天气预报,若有阴雨天气较长,可提前覆土,以免阴雨中出苗,无法顶破地膜,导致烧苗。

5.2 查苗补苗

苗基本出齐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发现缺苗,可在同一块田中找出1穴多株(多主茎)苗刨开土掰下1株来,帶土移栽到缺苗的地方,或播种时在地头或地边密植播种,备用补苗。

5.3 中耕锄草

马铃薯生长前期植株较小,封垄前易滋生杂草,需加强前期中耕除草管理。幼苗期对垄沟进行中耕除草2~3次,拔除垄间杂草及田间病株,降低病虫害发生。

6 病虫害防治

6.1 虫害防治

(1)播种时将5%辛硫磷颗粒剂装在机械自带药盒内,随种薯一起播入土中,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667 m2施用量 1.2 kg左右。(2)蚜虫防治:6月初以后,一般会出现蚜虫迁飞高峰期,可用蚜虱净、吡虫啉、啶虫脒喷药防治蚜虫,每隔7~10 d喷洒1次,喷3~4次,交替使用。(3)二十八星瓢虫防治:经田间调查监测,当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虫口密度在早熟田块每百株达6头时,需进行化学防治。可以选用氯氰菊酯类等低毒杀虫剂防治二十八星瓢虫[6],667 m2 用5% 氯氰菊酯10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2~3次,安全间隔期15 d;或选用2.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安全间隔期10 d。采收前20 d禁止用药。

6.2 晚疫病防治

庆阳市内早熟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发生在7月中下旬,7月份以后,出现连续降雨,就开始田间调查,一旦发现晚疫病病斑或中心病株时,连根挖除中心病株,带出田外深埋,病穴周围撒上石灰消毒。同时用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每隔7 d交替使用,连喷3~5次。

7 收获与贮藏

当田间马铃薯植株下部约2/3叶片变黄时可开始收获。收获前7 d集中杀秧,清理清理枝叶杂草,集中处理。块茎收获后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5 d,剔除烂薯、伤薯,便于销售、运输和贮藏。贮藏时,将贮藏窖打扫干净,同时用硫磺或腐霉利·百菌清15%复合烟剂或百菌清45%烟剂熏蒸消毒。窖内贮量不得超过容量的2/3,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保持在1~4 ℃,最高不超过7 ℃,种薯贮藏温度保持在2~4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为宜。

8 残膜回收

农用地膜在保证马铃薯种植实现早播早收,获得高产,增加种植效益[5,7]的同时亦存在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8]。作为一种可回收的再生资源可加强地农用膜的回收,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资源的循环使用。建议采用螺旋滚筒式或耙齿式等残留地膜清理机清除田块中残膜;也可以采用人工揭膜、捡拾等办法,清理回收,将地膜对耕地质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张鹏祥,李金章. 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健身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6):
8985-8986.

[2] 梁忠武,雷智刚,闫耀廷,等. 庆阳市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19,33(3):
135-139.

[3] 高应平.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5):
7-10.

[4] 王俊,李凤民,宋秋华,等.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
205-210.

[5] 赵刚,樊廷录,党翼,等. 旱塬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2019,36(2):
339-347.

[6] 陈占飞,李增伟,李虎林,等. 陕西榆林马铃薯旱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瓜菜,2018,31(9):
61-62.

[7] 张淑青,封志明,樊建英,等. 冀中南早春马铃薯4 膜覆盖高效栽培模式[J]. 中国瓜菜,2018,31(5):
51-53.

[8] 蒋德莉,陈学庚,颜利民,等.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1):
1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