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驱动下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

陈诺 傅文奇

摘 要 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阅读活动为例,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3 个实施环节介绍了该活动的内容,以求在深化专业经典阅读内涵的基础上,破解专业经典阅读推广的瓶颈问题,将专业经典阅读推广向深度和精度发展,打造良好的专业阅读文化氛围,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促进学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专业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图书馆学专业 人才培养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12.005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Classic Reading Driven by Talent Cultivation:
Taking “One Hour of Classical Reading Every Day” in the Department of Library Science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Nuo, Fu Wenqi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ding activity of “One Hour of Classical Reading Every Day” in the Department of Library Science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t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activity from three aspects of activity preparation, activity implementation and activity summary, so as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classic reading promotion on the basis of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classics reading, and develop professional classic reading to depth and precision, create a good professional reading cultural atmosphere, further guide and promo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mote discipline education and enhanc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Keywords Professional classic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Library science.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文化精粹[1]。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民族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当前在党中央多次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国民综合素质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开展经典阅读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和推广。高校承载培养青年人才的职责,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经典阅读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应有环节。可以说,专业经典阅读推广就是指以高校为主要主体,面向大学生开展专业经典阅读的推广活动。

近些年,高校专业经典阅读推广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对专业阅读与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究多基于特定学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覃熙将“专业阅读”引申为“人们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2];王向真以中医药院校为例,认为应深化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打牢创新性根基,培养创新性人才[3];冯源等聚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从经典阅读在人才的人文素养中培养所起的作用总结高校应以“经典阅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4]。在实践方面,中南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在教学中设计专业经典著作导读内容[5],湖南师范大学英语系采用英文原著阅读与专业课外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6],成都医学院的2016—2017学年临床专业10个班级实施了“基于文献阅读的3W教学法”[7]。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有一些高校虽然开展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但多数活动未能形成长效机制,导读老师推荐的书目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环节,大学生持续阅读专业经典的动力不足。因此,本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以下简称“福建师大”)图书馆学系开展的“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为例,对其自2019年6月始举办的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国内高校开展专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缘由

2019 年4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委员会发出了《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书》,提出面對新业态环境、新职业环境、新学科环境等必须优化图书馆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7 条行动倡议[8],这一倡议为图书馆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福建师大图书馆学系对本专业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调查问卷后,认为开展“每天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具有以下必要性。

1.1 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近几年,福建师大图书馆学本科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录取人数占录取人数比例在60%~70%左右,相当比例的调剂生对图书馆学专业了解甚微,每年均有一定比例学生申请转专业。即使是志愿报考本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感也不是很高。本专业研究生存在类似问题,2015年以来招收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生多数本科专业是非图情档大类专业,专业基础薄弱,对专业的认知度也低。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认同本专业的使命,开展专业经典阅读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学生从经典文献中回顾学科发展历程,在追本溯源中树立专业使命感,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憧憬。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要求图书馆事业从业者应随着图书馆的转型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这需要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传播、知识获取以及信息共享能力。然而,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仅有10%图书馆学生有自主阅读专业文献习惯,其中能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写下阅读感悟的比例仅达3%,可见学生信息资源获取和分析能力较为有限。通过开展系统化的专业经典阅读推广,能够培养学生对某一事物或主题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发展的分析能力,以及捕获某一学科新增长点的能力。

1.3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图书馆学专业就业领域正变得更加广泛,意味着学生需要具有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适应融合不同职业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向复合型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总的来看,我国图书馆教育的培养目标向“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发展[9],强调专业核心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并行,在核心课程基础上辅以专业经典阅读,广博阅读交叉学科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领域。

2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内容

福建师大图书馆学系开展的“专业经典阅读”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基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视角,以学科为单位、导师为主导,从阅读专业经典的角度来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该活动是一种“文献阅读、线上讨论、撰写心得与读书交流会”于一体的阅读新模式,要求学生加入“图书馆学书屋”微信群,通过“图林共话”小程序打卡完成“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专业经典”的阅读目标。在活动中,导师由图书馆学系专业教师担任,与学生分享其科研教学成果及心得,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对专业建设和经典文献的想法及见解。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流程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环节,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2.1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动员学生参与、精选阅读书目两个方面。活动前期主要是通过“福师大社历院团委学生会”和“图本拾光”微信公众号、各年级班级QQ群进行线上宣传,辅以线下的课堂介绍,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同时,通过问卷充分了解同学们近期的学习课业情况、教学进度、关注课题等,每月月底确定下月的专业经典推荐书目。专业经典文献的推荐注重阶段性和科学性,阅读书目的选择由趣味性和易读性向思维发散性的理论研究及业务工作方向转变。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图书馆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现代图书馆的定位和职能,选择了吴建中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10]作为经典阅读;为清晰了解网络环境下国际版权的演变、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图书情报部门科学开展版权工作的注意要点,推荐了江向东的《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11];为熟悉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以及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让学生们阅读了吴晞的《从藏书楼到图书馆》[12] 、徐雁的《中国旧书业百年》[13]。截至2020年2月,活动已推出九部经典,其中上述4部专业图书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 ,Chinese BookCitation Index)榜单。另外5部专业经典图书在学术界影响同样很大,分别是范并思的《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14]、于良芝的《图书馆情报学概论》[15]、程焕文的《竹帛斋图书馆学论剑——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16]和《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17]、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18]。

2.2 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借助打卡小程序进行自主阅读分享,一方面是导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同学们借助打卡小程序平台撰写评论,相互浏览打卡内容,分享资源和交换观点。导读教师介绍该书学术价值,针对该书内容循序渐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阅读到“巴特勒及其图书馆学导论”一节时,导读教师结合内容提出巴特勒学术思想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閱读到“图书馆学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一节时,导师提出如何建立图书馆员专业化队伍等问题。智慧型打卡程序可在后台采集分析读者的浏览记录和社交数据,导读教师通过移动阅读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个性化与精准化的信息推送服务,每日遴选多篇优秀评论置顶,便于其他同学借鉴和思考。

除此以外,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导读老师还结合专业经典文献阅读内容不定期发布本专业核心期刊上的学术文献,介绍学术前沿动态,以对同学们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及延伸,以此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每月选取2~4个专业话题进行精读,其中包括“阳光阅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专家讲座,分享“圕人堂”“阳光阅读”“图情出版”等公众号文章中发布的热点话题文章和讲座信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月经典主题。

为了督促学生完成阅读目标,还由导读老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查看打卡平台的后台程序数据,跟踪参与学生的打卡情况,从打卡的文章内容质量、周期内的打卡次数和打卡平台的互动指数等几个维度测评学生阅读的效果。通过及时有效的监管,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掌握活动与学生需求的差距,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可使导读教师及时上传有助于熟悉经典的辅助阅读资料,确保阅读推广活动更有针对性。

2.3 活动总结

为了保持活动的可持续性,每月月末导师会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及总结,同学们在理清文章脉络,梳理阅读文章的观点后撰写总结书评,在每月底举办的线上或线下读书会上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图本拾光”“福师大社历院团委学生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展示师生交流成果。每月末总结会上,导读老师对本月积分排名前五的同学奖励专业图书或精神表扬,通过外部奖励增加阅读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吸引参与者自觉发现、感悟阅读本身带来的奖励,产生阅读黏性,自觉推动活动持续发展。

3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成效

为了使“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能保持吸引力,该活动主要通过打卡小程序后台数据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活动和阅读的活力值情况。活力值数据包括活躍分、互动分和管理分三个部分,其中活跃分包括每日群成员打卡情况、新同学加入打卡圈数量、是否提醒群内同学打卡三个部分组成,用来评价圈子成员的打卡活跃情况;管理分包括管理员对打卡圈的完善程度及导读老师对文章点评及置顶的数量和频率;互动分则是反映圈子内成员的互动情况,包括大家互相点赞、评论的次数等。下面分别是2019年6月活动开展以来的微信群月平均打卡情况(图2所示)、群活力值数据情况(图3所示)。

通过打卡人数及活力值两个因素可看出,6月为活动初始期,打卡人数保持稳定;7月、1月为期末月,打卡人数及群内互动指数有明显下降,开学后人数迅速回升,其中12月打卡人数及活力值达到高峰。访谈了部分未打卡同学得知,多数是因为期末课业压力暂停阅读,寒暑假期间作息时间随意、外出频率增多等客观原因打卡次数减少,但整体评论质量、浏览人次保持稳步上升,且不乏每天坚持的同学。9月开学季,活动策划团队加强宣传力度,活动运行模式向课堂嵌入式倾斜,管理员和导读老师加大督促力度,打卡数量及群内活力值大幅提升。因此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活动自2019年6月始开展六个月以来,活动推出的互动交流模式吸引了很多学生踊跃参加,参与人数达230人,此外,活动在社交媒体上也得到了很多同行和非本专业学生的关注,使“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影响进一步扩大,一些同学留言反馈希望该活动能形成系列继续举办下去。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的稳步开展,得益于活动有良好的策划与督导、合理的人员构成、明确的分工、平台的正常运营与积极管理。专人负责稿件撰写与及时推送,不仅使参与者扩充了学科知识储备,提升了专业兴趣,而且参与者对经典文献的不同诠释,使得阅读呈现出多元化,并且在浏览他人的阅读心得及评论时,思维得到碰撞,活跃了自我创造意识。这正切合“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共同生成的,是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 [19]观点。

当然,“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也存在不足,一是导读老师较少,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仍显得不足;二是已形成长期阅读打卡习惯的学生不多,不少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又放弃打卡。因此,活动在“图书馆学书屋”微信群的运营基础上还要加大引导与督促力度,多争取老师加入到导读队伍中来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并借助线下读书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激发同学参与热情,鼓励同学们持之以恒参与其中,倡导爱读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4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的创新机制

福师大图书馆学系开展的“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自2019年6月始一直得到院党委、团委的一致支持,活动于2019年底被评选为本年度“阅读之星”,并获得了院级奖状。之所以能获得“阅读之星”,主要得益于活动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4.1 实施“三位一体”探究式阅读模式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实施“三位一体”的探究式阅读模式,即师生共读、本硕互动、高低年级互助,具体流程为导读老师提取文章结构大纲,按照知识逻辑顺序科学发布问题,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理解,全面体验探究。首先,导读老师在互动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显性知识外,还分享经典作者的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等隐性知识,同时不断扩大导读老师的团队规模,让不同研究方向及涉猎领域的老师参与其中,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学术要点,拓宽学术视野且增强专业认同感及归属感,深化专业经典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打破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研隔阂,发挥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帮扶作用,研究生不仅可将自己掌握的信息、经验、成果以显性或隐性形式传递给本科生,而且在引导过程中还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知识变现能力等,达到相互促进发展的效果。

4.2 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

“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与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活动嵌入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从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寻求活动支持、发挥线上线下交流优势三个方面推动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一是嵌入专业经典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章节内容相关的专业经典文献、交叉学科文献等充实对章节的理解,在通识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强化了课程内容学习,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活动的前期筹备阶段在与专业必修课任课老师进行深入沟通和信息互换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近期学习内容的难点与重点、教学进度和考核要求等,让专业经典阅读活动嵌入课程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制定全方位专业经典阅读计划。

二是寻求校领导支持。专业经典阅读活动得到了学院乃至学校的支持,将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官方平台宣传和奖励机制推动活动开展,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活动。同时争取所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将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将专业经典阅读推广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点,申请设立专业经典阅读推广专项经费,为活动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充分发挥活动在线上线下的优势。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线上精心运营,线下平行运作,注重线上线下互补融合。微信群内发布每月阅读推荐书目及线下读书会活动回顾推文,分享专业前沿文章,在线交流研读。同时重视后台交互性数据,及时调整引导方式,安排专人管理阅读群,利用微信打卡小程序,发表读书心得;加强线下宣传,健全线上线下多维度宣传途径。

4.3 推动阅读活动赋能教育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结合数字化赋能的特点[20],“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的赋能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自身赋能。活动采用嵌入式课堂模式,将教学内容与阅读书目挂钩,在教学成绩评定中赋予经典阅读打卡活动一定的占比,使碎片化阅读能够转化成务实有效、持之以恒的系统知识阅读模式,形成专业经典文献推广活动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对活动的价值认同感,使线上与线下阅读具有文化凝聚和辐射效应。二是参与学生赋能。通过打卡互动分享,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导读教师发现思维活跃、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从而得以深入挖掘其资质,给予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为学生个人成长及学术发展赋能。

4.4 实现深度化阅读目标

网络智能时代,阅读形态由纸质化阅读向数字化阅读越迁,以网络浏览为主要方式的“浅阅读”逐渐流行,一目十行式的廣泛涉猎成为阅读主流,“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则力求弥合浅阅读和浏览式阅读的弊端,采取三种方式实现深度阅读,“以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能力”[21]。一是在阅读时间上设置目标,要求学生每日阅读一小时和每月阅读一本专业经典文献;二是在推荐专业经典的基础上分享相关论文文献、讲座和慕课视频、公众号推文等信息,深化阅读的知识性及专业的深度;三是开设打卡模块和导师设问模块,让参与学生在阅读后将文本语意和逻辑表达消化吸收,内化成自己观点加以表达,从而提升思维跳跃度和辩证能力。

5 结语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图书馆学教育点过于强调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减少了专业核心课程数量,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和阅读专业经典的动力不足,特别是图书馆学本科教育办学规模整体下滑。因此,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必须满足图书馆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使图书馆学人才顺应数字时代信息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及国家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时代需求。由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组织的“每日阅读专业经典一小时”活动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良好的专业阅读文化氛围,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图书馆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陈幼华,蒋丽丽.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与平台设计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6):70-76.

覃熙.高校专业阅读推广内涵及实践探讨[J].图书馆界,2016(5):72-75,88.

王向真.图书馆助力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作为: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

学刊,2019,37(1):77-79,88.

冯源,杨华丽,杨国华.经典阅读与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3):57-61,134.

吴磊.基于经典阅读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以“政治学”课程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

与评估),2018(10):30-31.

李璐,刘白.英文原著阅读与专业课外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

报,2020,29(1):121-124.

陈卫中,杨晓虹,曾子倩,等.基于文献阅读的3W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8):1533-1536.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书[J].图书情报知识,2019(5):32.

肖希明,倪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模式与内容变革[J].图书馆,2019(1):9-16.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学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江向东.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吴晞.从藏书楼到图书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

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于良芝.图书馆情报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6.

程焕文.竹帛斋图书馆学论剑: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程焕文.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4.

王波.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

洪汉鼎.文本,经典与诠释:中西方经典诠释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2):19-35.

ERDEM T,KELLER K L,KUSOV D,et al.Understanding Branding in a digitally empowered wor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16,33(1):3-10.

陈园.图书馆要坚守“深度阅读”阵地[J].公共图书馆,2010(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