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赵春辉

摘 要:本文按照种植的季节进行生产发展研究,根据东北地区玉米的各种播种特点进行重要的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整体播种的生产质量,保证水肥管理的数据准确性,加强病虫害的各种治理控制管理,根据耕种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面的合理分析,提高玉米的综合性种植水平,保证有效的种植方法提高玉米的综合性种植效果,从而逐步推进玉米的产量管理。

关键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管理

我国是一个玉米生产大国,具有良好的种植环境,东北地区的玉米主要在春季进行播种,在整个播种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玉米技术研发,提高玉米的管理,保证在育种、生苗、播种、除草除害、施肥管理等多个环节中的各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东北地区玉米可以在生长的各个环节都拥有一定量的种植水平,从而逐步推进我国玉米的需求量。本文将主要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种植管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种植流程和管理步骤,逐步提高东北地区整体玉米的各种种植流程和技术水平,保证东北地区玉米整体种植水平的快速发展。

一、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播种质量管理过程

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行。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精细选择,并综合考虑种子的优质性、适应性、多抗性、稳产性,同时对种子的颗粒大小进行分级,保证播种的种苗的品种齐全,制定合理的均匀苗布置过程,播种前需要晾晒种子,采用发芽实验完善播种的过程,从而确定播种量,保证整体播种效果。

东北地区玉米的播种主要采取精播的方式,提高播种质量。根据气温、土壤墒情和玉米品种生育期等确定最佳播期,适时适墒机械精播,做到用种精准、下籽均匀、深浅一致、种肥隔离、覆土严密、镇压适度,提高播种质量,争取一播保全苗。对土壤墒情适中地区,一次性完成机械开沟、施肥、播种、起垄、镇压作业,减少土壤搅动,最大限度利用土壤墒情。对土壤湿度大、低温低的地区,应提早起垄散墒、提高地温,适当浅播或浅覆土,并隔天镇压。对土壤墒情较差或易旱地区,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抗旱造墒播种技术,或实行行垄沟播种、平播、少免耕播种。

二、苗期施肥防病虫害的过程

(一)苗期施肥的状态

为了提高与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及早的完成追肥,基肥必须要深施,从拔节前到小喇叭口期,对玉米田进行侧开沟,深追氮肥,然后进行检测,根据结果追施所需的肥料。对于长势相对不够旺盛的地区,可以适当的增加肥量,改善土壤的肥沃性,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叶面施肥的方式,加快弱苗快速强壮。为了避免脱肥,也可以在大喇叭口期到花粒期根据植株的长势情况补施适量的氮肥,除了上述的施肥方法外,也可以选择玉米专用的控肥技术,应用不同技术将长效复合肥多次施肥变为一次基肥深施,实现一般作物生育期内不在追肥,促进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二)防治病虫害的过程

玉米播种时,东北地区的温度相对偏低,此时诸多病害就会迅速增长,病害突出的是灰斑病,玉米螟虫害也会迅速增加。要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力争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常见的病害为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是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7~8月份多雨的年份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处灰色霉状物。主要采取百菌清或多菌灵喷雾进行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常见的虫害主要是粘虫、蚜虫和玉米螟,通过喷洒氯氟氰或甲氰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降低虫害大规模传播发展,从而逐步消灭传播途径,完成病虫害的治疗。

三、 及时进行定苗和除草耕种

(一)定苗的步骤

东北地区玉米定苗越晚就越容易拔断,而且植株之间的根细相互影响较低,叶片随之逐步增大,造成叶片之间的影响逐渐增大,苗的生长逐步受限,苗量逐步降低,通过定期的减少苗,提高定苗和晒苗比例,减少预定苗的密度比例,制定合理的植株间距,从而保证更多的空间完成苗的逐步生长,拔出一些弱株或病株,改善整体玉米的生长效果,逐步完善密度系数控制过程。

(二)及时进行耕种完善苗期的护理

根据土壤成熟程度进行根系比例检测,控制根系的水分,防止出现水分过多的问题,保证整体水分的涵养量,及时进行苗期耕种,完善浇水和施肥的时间,从而加强苗期的根系发展程度,控制苗的间拉比例,从而加强玉米的生长发展程度,实现丰产的效果。

四、控制穗期的管理

按照穗期进行管理,实现促进叶片增长壮大,保留多成穗、大穗,完善玉米的穗期管理过程。拔节孕穗是追肥浇水的重要时期,是玉米加肥、加水的重要时间点。合理的加强磷肥、钾肥、氮肥等各种肥的同时,完善氮肥的含量比例,逐步开挖施肥比例,保证植株的整体比例,覆土压实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穗肥的主要目标作用是保证穗的分化需求比例,逐步提高中部的叶片的大小,完善光合作用,提高玉米成熟度,保证玉米粒饱满度。重视穗期的虫害是玉米螟,使用的药剂主要是为了提高叶期的叶生长程度,控制玉米叶心的除虫过程,采用辛硫磷50%含量的颗粒细沙,提高整体病虫的治疗效果,实现合理的病虫治疗过程。

五、 加强东北地区玉米的颗粒管理

根据玉米的生长程度,制定合理的开花授粉期,逐步提高叶片和玉米粒的产量控制程度。主要加强叶片的光合作用,逐步提高叶片的功能性发展,提高玉米粒数量,制定合理的供水管理,及时补充肥力,加强蚜虫防治效果。根据浇水的比例情况制定合理的玉米施肥浇水效果。抽样设定玉米对水的敏感程度,确定需水的高峰期,加强田间的持续供水比例,加强颗粒浇灌的营养和水分的传输量,保证在合理的浇灌水分分布下完成花期的过渡,保证整体氮含量的比例在20%左右。东北地区玉米是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加强玉米植株的丰富涵养量,对蚜虫病虫害进行大面积的控制,从而逐步完善穗苞叶的正常生长,对每一株玉米进行蚜虫防治,及时喷施菊酯等药物完成对蚜虫的防治。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的生长适宜温度、生长环境进行合理的学习和研究,对种植玉米需要的育苗、培土、施肥、除虫管理进行多环节、多步骤的合理分析,保证东北地区玉米在实际的研发育种过程中,可以提高种植水平中的玉米产量,保证玉米的颗粒饱满程度,提高玉米的实际食用效果,从根本问题上加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的各项问题研究,实现快速的玉米种植研究管理,在掌握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的同时提高玉米管理,从而提高玉米产量的快速提高,保证我国人口对于玉米的食用需求,保证我国农产品种植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師朝霞.浅析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2,16:28-29.

[2]林立双,吴兵,胡铁欣,等.特用型玉米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2012,24:31-33.

[3]乔海平,或彦芳.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07+59.

[4]李少昆《西北灌溉玉米田间种植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M];2011,1201: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