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岁月4-5作者爱毛一族 [一路上有你!苦难岁月里我们风雨同行]

  虽然两张面孔隔着岁月的风尘,但记者已经读懂了,那种坚实、勇敢、深厚和博大。      2010年12月30日,农历庚寅年十一月二十五,是陈香夫妇选定的好日子,由他们出资复建的宁阳县鹤山乡真武大帝庙在这一天开门迎客。他们特意从河南请了戏班,让四乡八邻也跟着热闹热闹。
  好一通忙活之后,戏班终于开唱。回到家,丈夫孙玉全先将妻子脚上的雪地靴脱下来――这是一双没有穿袜的脚,指甲上的红色蔻丹夺人眼目,右脚第二趾上银色的趾环精巧别致――然后,倒了一杯水,陈香用右脚端起水杯,慢慢地啜饮。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孙玉全1969年出生于宁阳县鹤山乡中罗村,父母靠种几亩薄田抚养他们兄妹5个。在孙玉全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初中毕业后,孙玉全便离开家乡,到黑龙江省鸡西市做了一名矿工。
  1994年7月的一天,孙玉全体息,他便买了水果,和同在鸡西打工的表哥一起去看望朋友。当时,公交车上很挤,表哥提的一袋桔子不知怎么撒了出来,被挤得额头起火的孙玉全一边捡桔子,一边忍不住责备了表哥几句。谁知,话音未落,就听旁边一位姑娘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说话?他又不是故意的!”孙玉全抬头一看,一位身穿西装、明眸皓齿的姑娘正一脸不满地看着他。他本想“回敬”几句,但看到姑娘含嗔带怒的样子,心下一动,便挠了挠头,低声咕哝了一句“不好意思”。姑娘看到她的样子,反“扑哧”一笑,尴尬就算化解了。一路上,两个人一直聊天,临下车的时候,孙玉全要了姑娘的联系电话。
  姑娘就是陈香,197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彼时以经营公用电话亭为生。当天,孙玉全从朋友处回来后,就给陈香打电话,却没人接听。接下来的日子,孙玉全每天都给陈香打三五个电话,那时候电话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他打个电话要走3里多路,可电话一直没人接听。孙玉全一下子来了气:这不是骗人吗?不行!一定要找她当面问个清楚。
  于是,每天下班后,孙玉全就坐20多公里的公交车,到陈香下车的地方去等她。十多天后,他终于又看到了那个身影,他冲上前去问:“你为什么要骗人?你给的电话根本没人接听!”陈香告诉他,留号码的那个公用电话亭正准备转让,所以最近没有开门。在昏黄的路灯下,两人约定,下周一起去公园划船。
  终于到了约定的日子,孙玉全特意理了发,穿上干净的白衬衫,赶到公园。待租好了船,陈香却迟迟不肯上船,孙玉全站在船舱中喊:“你是不是怕水啊?”陈香说:“你得过来扶我一下。”
  这一扶,孙玉全愣住了――
  陈香的两只袖管,是空的。
  
  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虽然如同当头挨了一棒,出于礼貌,孙玉全还是将陈香扶上了船。伴随着荡漾的碧波,听陈香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陈香出生在鸡西市郊的一个农村家庭。6岁时,陈香和弟弟到附近的一所废弃工厂玩,陈香不小心碰到了漏电的变电器,当场昏死过去。醒来后,她已经躺在了医院里,发现已没有了双臂支撑,而肩膀处,缠着厚厚的纱布。她吓傻了,哭着问母亲自己的手到哪里去了,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抱着她泣不成声。
  没有了双臂,原先那些和自己玩得火热的小伙伴都像看怪物一样看自己,陈香连门也不敢出了。除了吃饭,她连话都不愿多说一句。
  阴霾笼罩在家中每一个人的头上。大年三十,街上爆竹声声,母亲下好一盘饺子,端上桌来,弟弟一个一个捏着吃得很香,而陈香坐在桌旁只能不停地咽口水。转眼,一盘饺子已被弟弟吃掉大半,陈香放声大哭。母亲从厨房出来,一把抱起无助的陈香,流着泪一个个地喂她。陈香刚刚破涕为笑,父亲下班回来了,此时,厨房里沸腾的饺子汤已经溢满了炉灶,疲累交加的父亲,一怒之下踢翻了锅灶。那一夜,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失声。
  。
  那年的饺子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陈香的心。虽然从那以后,陈家再与饺子无缘,但她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她默默地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让爸妈知道,自己不是个废人!
  她开始练习用脚洗脸、吃饭……跟着母亲学习认字。农忙时节,母亲在地里干活,她就坐在地头上,用脚夹着木棒在地上练习写字。不到1年时间,陈香就能写200多个字了。随后,陈香入学读书。
  开始是艰难的,习惯了用木棒写字的她不能适应铅笔的力度,常常不是弄断铅笔就是划破作业本,但倔强的她始终不肯放弃,半学期下来,她写的字已是班里的范本。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她加入了当地的青少年宫书法班,练习“悬腕书法”。对于一般人,这算不得什么难事,但陈香必须把脚腕抬起来,她只好先练习“金鸡独立”;因为脚趾头短,毛笔太粗,握不紧,她每天还得坚持脚趾夹毛笔两个小时……跟头不知摔了多少个,脚趾被磨出了鲜血,她依然咬牙坚持。
  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艰苦的学习,陈香征服了书法教师挑剔的眼睛,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学习书画,练得一“脚”好字。
  
  窃葱,非偷也
  
  从公园出来,孙玉全请陈香去吃冷面,陈香特意找了个僻静的座位。冷面端上来,只见她伸出右脚,麻利地“拿”起筷子,将面送入口中。孙玉全看得目瞪口呆。那顿饭,他吃得五味杂陈。
  心事重重地回到住处,孙玉全一下子就倒在床上。同屋的弟兄以为他第一次正式约会遭遇了挫折,七嘴八舌地问他情况。他坐起身,垂头丧气地摇了摇头,说:“没想到,我真的没想到,她竟然没有胳膊。”“啊――”随着弟兄们长长的惊讶,他再一次将自己摔在床上:“以前我隐约觉得她的胳膊有些不自然,但没想到呀……”“那你准备怎么办呀?”
  这一次,孙玉全的确不知道怎么办了。他蒙着头睁着双眼挣扎了一夜,第二天也没有去上工。第三天早上,他终于明白了,他想她,即使她没有双臂,即使她用脚吃饭。
  他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弟兄们,大家都说他疯了,好胳膊好腿的为什么要找个没胳膊的人?他只有一句话:“我们俩,谈得来!”孙玉全的大哥不久也知道了此事,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阻拦你,但你别后悔!”
  1994年10月23日,孙玉全瞒着母亲迎娶陈香,除了叹息,他们没有收获太多的祝福。
  婚后的生活是清苦的,陈香的公用电话亭已经转让,全靠孙玉全每月微薄的工资度日。每天早晨,孙玉全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和午饭,然后去上班,傍晚下班,他又得赶快去市场买菜,回来做晚饭。有时,孙玉全起得早,不忍心叫醒陈香,陈香就只能在被窝里呆一天。
  最贫困的时候,他们一连几天没有吃过菜。屋后邻居的情况比他们好不了多少。有一天,邻居傍晚时分来到他们家,说3里之外的一块农田里有一片葱,想约他们一起去“拔”葱。孙玉全头摇得像拨浪鼓,再穷不拿别人一根草芥,人家种的葱,我们哪能拔?但拗不过邻居的游说和陈香的玩 性,他最后还是答应了。到了目的地,孙玉全说什么也不肯进田,坚持要在路口把风。邻居生气地说:“你们两口子,一个没手不能拔,一个不肯拔,就这么巴掌大的地,哪用得了两个把风的!”但说服不了他们,邻居只能眼看着孙玉全站在路边、陈香站在地头,一个人拔。忽然,一辆摩托车飞驰而来,孙玉全大喊一声:“香子,快跑!有人来了!”几个人匆匆撤离。惊魂未定地回到家,邻居手里拿着2斤多葱,可是因为陈香夫妇没有“贡献”,一棵也没分到。
  日子虽然穷苦,但夫妻俩苦中作乐,倒也有滋有味。不久,他们的女儿降生了。
  
  妇唱夫随
  
  小生命的降临为这个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也带来了生活的压力。夫妻俩迫切希望改变眼前的状况。
  摆满月酒的时候,陈香的几个朋友前来祝贺。当着孙玉全的面,她们向陈香求字:“你可不能相夫教女了,就放下书法,什么时候方便给我们写几张字吧。”“写,她一定给你们写,我监督。”孙玉全替妻子答应着,脑海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对啊,香子可是专业习书的,有这技能放着不用不是浪费吗?
  晚上,待客人都走了,孙玉全和妻子商量:“咱们办个书法培训班吧?你有专业知识,我负责招生,保准成!”陈香觉得丈夫的提议很不错,夫妻俩于是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孙玉全先到矿上辞了工,然后向朋友借钱租了两间教室,印制了大批传单发放;陈香将孩子交给母亲带,专心致志地写字、备课。报名第一天,就招到4名学员,接下来的1个月,陆陆续续招到近80人,分两个班授课。
  白天,夫妻俩吃过早饭就去书法班。上课的时候,陈香在前面讲,孙玉全就在她身后板书;有时候,陈香自己板书(她的脚能抬到1.6米高,单脚能站立2小时),孙玉全就去另一个班看着孩子们做作业。课间,陈香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吃奶,之后再匆匆将孩子送回去午睡。晚上回到家,陈香备第二天的课,丈夫便做饭、打扫。忙忙碌碌一天,腰酸背痛不说,陈香的嗓子还经常是嘶哑的;孙玉全习惯在矿井刨食的手不善于抬高,经常写着写着就酸麻了。
  尽管无比辛苦,但由于收费低廉,3个月下来,夫妻俩一算,除去房租和其他物质成本,盈余不多,如果再减去人工成本,那就折本了。恰巧,租用的教室房东也要收回,夫妻俩一合计,决定结束培训班,另谋生路。
  
  那一双拖鞋
  
  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一家人的温饱难以维持。靠捡拾霜后地里落下的菜叶维持了一段时间后,一位远在上海的昔日好友传来消息:在上海可以靠用脚写字生活。
  几乎没什么迟疑,1996年春节过后,陈香向母亲借了500块钱,夫妻俩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可是车到站后,那位在上海的朋友却突然“失踪”了。望着这个楼群林立、人流如织的城市,陈香满腔的热情一下子冷了下来。丈夫鼓励她:“咱出来拼靠的是真本事,没有别人一样行!”
  摸着薄薄的口袋,夫妻俩不敢住旅店,在静安区的一个广场上,他们度过了到上海的第一个夜晚。春寒料峭,风小刀般锋利,夫妻俩颤抖着相拥入眠。第二天一早“起床”,陈香发现,丈夫垫在头下的鞋子不见了。这一惊非同小可,那可是临上火车前新买的鞋子啊,45块,是孙玉全有生以来穿得最贵的一双鞋了!
  夫妻俩既悲伤又觉得可笑。陈香先站起来,围广场转了一圈后,她给丈夫带回几个塑料袋。孙玉全将塑料袋套在脚上,走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商店买了双拖鞋。于是那段日子,静安区的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穿着拖鞋的男人和一个失去双臂的女人,在街头写字卖画。
  上海的街头,经常有城管来回巡逻。起初,他们没有经验,经常被抓个正着,后来老远看见城管,拔脚就跑。他们不怕被城管训斥,就怕没收作品和纸笔。要知道,陈香以脚作画,一幅四尺斗方的工笔牡丹,她要不眠不休地画两天。
  终于,凭着坚韧的意志和“打游击”的智慧,陈香夫妇在上海扎了下来。
  1997年夏,陈香夫妇像往常一样在街头卖字,一位衣着得体、面色和蔼的中年人在他们的摊子前停了下来。孙玉全赶紧上前招呼,谁知那人既不买字也不买画,只是饶有兴致地看陈香写字作画。看了足足有1个时辰,然后开口道:“你们有兴趣加入上海大世界‘东方一绝’特技表演团吗?”
  上海大世界“东方一绝”?早就听说过,但从没有敢想过能加入啊。来人正是表演团的组织者周松根。
  有份固定的工作怎么也比在街头和城管“捉迷藏”强。第二天,孙玉全特意买了双体面的鞋,陈香也抬脚细细地化了妆,然后走进了表演团。
  历尽艰辛,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
  随表演团东奔西跑打拼了1年多后,陈香被推荐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看完陈香的表演,上海市副市长紧紧握着孙玉全的手:“你辛苦了,你妻子了不起,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随着陈香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开始到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表演。一度,在新加坡最繁华的路段,挂着陈香一幅三层楼高的大广告。在韩国一次表演过后,一位白发苍苍的红十字会会长紧紧地握住了她的双脚。
  2000年,他们从上海回到鸡西。在鸡西,孙玉全开了“陈倩(陈香的艺名)书画院”,专营妻子的字画和装裱业务。而陈香,则专心致志地从事书画创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陈香和其他5位残疾人一起,以出色的技艺,征服了世博观众。
  
  信仰、梦想和希望
  
  从世博会归来,孙玉全携妻子回到了老家宁阳鹤山乡。他们要在原址复建真武大帝庙。中罗村地处偏远,附近没有集市,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要跑很远的路去买菜。陈香希望通过复建聚集人气,在附近形成集市。此举也契合了鹤山乡发展旅游业的规划。
  “因为我没有手,在成长过程中,有千千万万只手给过我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希望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下一步,陈香准备在这里投资实业,为60岁以上的父老乡亲提供养老保障。
  一向有着钢铁般身板的孙玉全,抵不住经年的奔波劳累,倒下了――他得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腿痛得下不了床。出门上厕所,无法搀扶丈夫的陈香只能让丈夫把手搭在她肩上吊着走。想起往昔丈夫一次次陪她进女厕的情景,想起丈夫为她穿衣、做饭、洗头,想起丈夫病倒后的无助,她的心无限灼痛与惶恐。她说,自己一直被丈夫照顾着,从来不知道照顾人这么辛苦。那一段时间,她真正深刻了解了丈夫。
  好在,陈香一直明了,“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信仰,这样当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时,才不会绝望,才能有信心。”所以,凭借对未来越来越好的执著坚信,陈香咬牙坚持着。经过手术,孙玉全现已基本康复。
  一个连你病了都不能照顾你的妻子为什么要娶?至今,仍有很多亲朋好友不理解。孙玉全仍只有一句话:“香子是个好女人,很坚强,她比其他许多女人做得都出色!”
  眼下,陈香只希望丈夫快点好起来,“只要他身体好好的,陪伴着我,我就满足了。”
  
  采访手记
  
  冷风裹挟着沙土打在新糊好的窗户纸上,呼啦啦作响,屋内的煤球炉子抵不过老式木门的巨大缝隙,暖得羸弱;屋内的泥土地坑洼不平,记者的鞋跟差点被崴断,油漆斑驳的方桌怎么也摆不平,只好三只脚垫上了厚薄不等的石块;黄土墙上的报纸,被时光的梭划出大小不等的伤,参差不致;室内的光线灰暗,隔桌相望,只勉强看得见对方的脸色……这,就是陈香夫妇的家。
  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完全有能力建一所好房子,可是他们没有,而是拿出近百万元积蓄,重修村后面的真武大帝庙。这样的选择,纵然在这所灰暗的房子里,也照亮了记者的眼睛。
  结婚17年来,他们的日子如东北的黑土地一般平凡坚实,互相从来没有说过动人的话语。记者请陈香借《祝你幸福》向丈夫说出那三个字,她张了几次嘴,终没有发出声音,但望着丈夫时那满含泪水的双眼,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明了她的情绪。丈夫孙玉全用粗糙的双手为她拭去泪水时微红的眼圈,也让人看到了这个山东汉子心底的柔软。
  记者和陈香紧紧拥抱,虽然两张面孔隔着岁月的风尘,但记者已经读懂了,那种坚实、勇敢、深厚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