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现象

摘  要:戏剧大师易卜生创作的“娜拉”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而戏剧中的“娜拉出走”现象也一直是后人争相探讨的话题。文章将从妇女解放、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同时也从伦理学角度等对此行为进行简单评价,以及对娜拉出走的结果加以推测。

关键词:娜拉;妇女解放;法律;价值观;伦理学

作者简介:雷丹阳(1994-),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助教,主要讲授: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2

亨克利·易卜生被后人称作“现代戏剧之父”,他的戏剧《玩偶之家》被视为“社会问题剧”的经典剧作之一。该剧作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由相亲相爱到最后决裂,揭示出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向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发出冲击,并激励人们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争取自由和平等。但另一方面,从伦理学角度看,娜拉的出走却反映了娜拉对自我的认识不到位、性格过于冲动,她与传统意义上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们表现大不相同。本文试图从原因、评价、结果三个方面对“娜拉出走”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一、出走的原因

(一)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玩偶之家》一直被看作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是因为该剧反映了社会问题,尤其是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1]《玩偶之家》的创作和易卜生自己的妇女解放意识是有一定关系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挪威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争论趋于高潮,而《玩偶之家》正是写于此时。

《玩偶之家》深刻地揭示了妇女解放面临的种种困境。在资产阶级家庭中,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高居于女性之上,丈夫喜欢什么,娜拉也该喜欢什么,她的责任就是使丈夫欢喜。在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这样的低,除了为“续种”以外的生活与责任,就是做丈夫和男人的傀儡。[1]当他喜欢时,她是他的小鸟儿、松鼠,他不喜欢时,她便是“可恶的东西”“败坏名誉的东西”。女人在他所代表的男性权威面前不过是服从者。在经济上,她们没有独立权。在生活中,她们与丈夫的地位更是天壤之别。所以说,女性并没有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不合乎人性

法律的效力在于解除罪恶,限制人民不使他们作恶。现代法律观念虽比以前进步,但除了不顾人的动机之外还有片面的约束的欠缺。有时某个人的动机是好的,但结果在法律上却是罪过。娜拉触犯法律,伪造签名,可她的动机是救自己丈夫的命,她虽然冒名签字获得钱财,可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偿还了一大部分债。作者通过娜拉的口吻对资本主义的法律进行控诉:“我也听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在这个问题上,娜拉和海尔茂产生了嚴重分歧并导致分手。如果海尔茂了解真相,在他看来,他的婚姻是建立在欺骗之上,他决不允许妻子撒谎,因为这是对他的亵渎。而对于娜拉来说,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爱情可以给她迎击一切的力量,而这种爱情却是通过应受惩罚的行动而赢得了它存在的权利。所以两人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鸿沟。因为思想上的离异,使得她行动上与丈夫分道扬镳。

(三)海尔茂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与娜拉的浪漫主义爱情观的对立

《玩偶之家》中的男主人公海尔茂是个溺爱妻子的好丈夫。他严格地遵守资产阶级法律,维护资产阶级的道德。海尔茂所做的一切,不能简单地看成他的自私和懦弱,他只是按照资产阶级的法规行事的。海尔茂生活的目的在于在社会中达到一个保险的地位以及附带着它的所有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必须做到无懈可击,遵循资产阶级的观念,所以在他看来,没有丑闻力求完美就是他的理想,任何出格的事都是极重的犯罪。而娜拉的伪造签名毁了他的好名声,毁了他的幸福与前途,也可以说与他的价值观相左。直到这件丑事被解决后,他才重新冷静下来,他想忘了整件事情,想象一切从未发生过,这是他理解,并且宽容了一切。

娜拉并不理解海尔茂的这种观念,娜拉的价值观与海尔茂不同,她拥有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爱情观。黑格尔说:“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个同一里。”[2]恋爱的两个人虽然身体是自己的,都活在了各自的精神世界中,在对方的精神世界中得到了爱与满足,精神上互相支持。如果一旦失去了对方,对自己打击会很大。娜拉的爱情观点与黑格尔提出的大致相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她认为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在海尔茂生命垂危遇到危险时,自己应该全力以赴哪怕以生命为代价;同样的,当自己陷入危难之时,海尔茂也应该挺身而出。但海尔茂的所作所为却是对娜拉无情的打击,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娜拉心目中使她快乐的、曾令她舍身的爱情观念,打破了她所醉心的“奇迹”,而海尔茂不懂娜拉所说的“奇迹”,因为他无法领会娜拉浪漫的爱情观念。

总之,娜拉与海尔茂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正是由于两人价值观的不同,使他们发生了冲突,导致了两人的分手。

二、从伦理学角度等角度对娜拉的出走行为进行评价

易卜生所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实际上就是一部伦理道德剧,从他的剧本中可以体会到强大的道德力量,发人深思。

所谓伦理,是指作为人应该遵循的道路,以及人类内在的道德意识和建立在这种意识基础之上的人类秩序的规定。简而言之,伦理就是人类应该拥有的规范的理念。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所信奉的家庭伦理关系是“夫唱妇随”,而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则更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的内外分工合作。丈夫外出挣钱养家,妻子则在家中操持家务,不用为金钱担心。这种分工合作,要求妻子成为“贤妻良母”。[3]婚姻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夫妻一一面对,进行化解。娜拉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好妻子,但是海尔茂却不体谅,不断地对她进行咒骂,认为他使自己变得不清白,在他眼里,与名誉相比,妻子反而一文不值。“伪造签名”事件,使娜拉积攒八年的怨气总爆发:“你们何尝真爱过我,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咱们家只是一个玩的地方从来不谈正经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便可以清晰地理解娜拉出走的原因了。但是,娜拉为海尔茂所做的一切,都是身为一个妻子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相反,她与所谓的“贤妻良母”标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她眼界狭、目光短浅,与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就像一个天真的玩偶。

娜拉性格还存在着冲动的因素,在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她应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逃避,离家出走。海尔茂虽然并未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妻子,可海尔茂是爱她的,为她赚钱养家,包容有些任性爱撒谎的娜拉,为讨娜拉喜欢,给林丹太太安排职位。当有人敲门他以为事情败露时,他让娜拉立刻躲起来,可以看出他对娜拉的庇护。其实,水清则无鱼,娜拉出走,实际上是不成熟的表现。

三、“娜拉出走”的结果

《玩偶之家》最后的结局是开放的,最后娜拉将会归向何方,引人遐想。戏剧问世后,好多知名作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推测。鲁迅先生便对此发表过看法:“娜拉或许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4]郭沫若却认为:“娜拉应该求得应分的学识与技能以谋生活的独立,在社会的总解放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5]

鲁迅和郭沫若给出的结果虽不同,但目的却相同。他们二者都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和阶级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最后的妇女解放事业。他们把《玩偶之家》政治化,变成了对付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工具,也是对付资产阶级的工具。我们看待这篇剧作,不应光看到妇女解放问题,应该目光深远,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娜拉出走最后的结果如何,没有固定的答案。她也许看到了自己的冲动,与丈夫进行和谈而獲得地位重回家中;也许离开家到社会生活,却由于当时社会的重重磨难而沦落为乞丐;或许她虽离家出走重获自由,但她由于性格上的幼稚和冲动最终死在社会上;或许她像《青春之歌》的林道静那样遇到了精神上的导师,受到了引导,学习知识武装头脑而最终走向革命……

正是由于作者没有给出结果,所以我们才会如此喜爱《玩偶之家》,总会在不同时代给予其不同的时代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娜拉出走是由于男权制度与妇女解放意识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的严苛、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与娜拉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而造成的。海尔茂所代表的是男权社会、资本主义法治社会,娜拉却是与之相对的拥有着浪漫主义爱情观的寻求家庭地位平等的妇女。但从伦理学角度看并结合娜拉的个性分析,娜拉与贤妻良母还有一定差距,她的出走也显得有些冲动。

参考文献:

[1]王宁,孙建.易卜生与中国——走向一种美学建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7,247.

[2][英]罗素著,张作成编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3.

[3]魏英敏,金可溪.伦理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3.

[4]鲁迅.娜拉走后怎样[A].见:陈惇,刘洪涛.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54.

[5]郭沫若.《娜拉》的答案[A].见:陈惇,刘洪涛.现实主义批判——易卜生在中国[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