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调研报告

 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调研报告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 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 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 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 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 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 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 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 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 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近年来,北京大学建立了 24 小时舆 情报送值班制度,设立专门队伍,使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 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开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力 争先行一步,尽早采取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可能带来 的不良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进一步认识清了意识形态领域反 * 斗争的复杂 性、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认清了民族 *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 干扰、破坏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认清了从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意 识形态领域反 *斗争中的神圣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反 * 、反渗透斗争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认清了意识形态反 *、反渗透斗争的重要意义。

 “凡是要 *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 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 的阶级也是这样。二是充分感受到了意识形态领域反 * 、反渗透斗争的严峻性和紧迫 性。

 当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主要表现为利用非 法印刷出版反动书刊,投寄、张贴、散发反动传单、信件和标语,造 谣惑众,制造 *舆论; 利用电子音像制品煽动宗教狂热,鼓吹“圣战”; 境外民族 *势力和敌对势力相勾结,利用广播电台、互联网等手段加紧 向我们进行反动舆论宣传和思想渗透活动。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打造反 * 、反渗透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