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同步练习

  1.选出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句读(dú) 骊山(lì) 媵(yìng) 嫔(pín)

 B.郯子(tán) 经传(chán) 老聃(dān) 妍(yán)

 C.荧(yíng) 椽(chán) 偻(lóo) 橐驼(tuó)

 D.霁(qì) 杳(yǎo) 贻(wèi) 或不焉(bù)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出(老师) 郯子师孔子(学习)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B.传以示美人(传递) 传道授业(传授) 六艺经传(传记)

 C.使负栋之柱(让) 向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宫使驱将…(使者)

 D.缦立(远立) 倚叠(依靠、堆积) 致其性(招致)

 3.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六王毕,四海一 用心一也

 D.为秦宫人 为宫定之美

 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圣人这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5.选出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以致其性焉尔

 C.齐楚之精英

 D.圣人之所以为圣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鼎铛玉石 B.族秦者秦也

 C.驼业种树 D.圣人之所以为圣

 7.下列各句与而“耻学于师”的“耻”用法不同的是:( )

 A.孔子登车山而小鲁

 B.邑人奇之

 C.狼吞虎咽

 D.吾从而师之

 8.选出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B.吾从而/师之

 C.以致/其性焉尔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师说》以贻之

 A./②③⑦⑩/⑤⑥/⑧

 B./②③⑦⑩/④⑤⑥/⑧

 C./②③⑦⑩/④⑤⑥⑧

 D./③⑦⑩/④⑤⑥⑧

 10.下列各句中的“于”字,按其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A./②③⑥⑧/⑤

 B./④⑦/⑤

 C./②⑤⑧/③⑥

 D./③⑥/④⑦/⑤

 11.填空。

 《师说》是 的名篇之一,“说”是 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 ,如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是指 。

 韩愈被后人称为 。

 《种树郭橐驼传》是 写的一篇 体政论性散文,阐明作官

 治民,应 的政治观点。

 《阿房宫赋》点明秦亡原因的语句是 。

 12.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复道行空,不需何虹?

 有天桥在空中行走,不道雨后怎么出现了彩虹?

 B.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的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秦国人看待那些宝物,也一点不加爱惜。

 D.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栽种时就像一个孩子,放置着就像被抛弃的样子。

 13.翻译下列句子。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亡,后人哀亡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9题。

 子路受教(《说苑·建本》)

 孔子谓之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谓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群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箭的末端)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哉!”

 14.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以汝之所能

 加之以学

 学亦有益乎

 其入不益深乎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益”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益”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益”字也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益”字也不同。

 选出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15.非此之问也 岂可及哉 ( )

 A.我不是问的这个呀 别人怎能赶得上你呢

 B.不是这样的问题呀 你怎能赶上别人呢

 C.不是这样的问题呀 别人怎能赶得上你呢

 D.我不是问的这个呀 你怎能赶上别人呢

 16.士无教友则失德 人受谏则圣 ( )

 A.士人没有同一宗教的朋友就会丧失道德 人受到劝谏就能成为圣人

 B.士人没有敢于教导的朋友就会丧失道德 人能接受劝谏就会变得圣明

 C.士人没有敢于教导的朋友就会丧失道德 人受到劝谏就能成为圣人

 D.士人没有同一宗教的朋友就会丧失道德 人能接受劝谏就会变得圣明

 17.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

 ( )

 A.接受教育重视向别人请教,谁能不顺利成长;毁灭仁义厌恶士人,将要受到刑罚。

 B.接受教育重视向别人请教,谁能不顺利成长;毁灭仁义的凶恶之人将要受到刑罚。

 C.受到别人学习重视别人的问题,谁能不顺利成长;毁灭仁义厌恶士人,将要受到刑罚。

 D.受到别人学习重视别人的总是,谁能不顺利成长;毁灭仁义的凶恶之人将要受到刑罚。

 B卷

 1.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 )

 A.□禾□禾焉(qūn) 辇(liǎn) 朝歌夜弦(cháo) 鬟(huán)

 B.乍(zà) 辘(lù) 剽(piào) 鼎铛(dāng)

 C.逦迤(lǐyǐ) 寿且孳(zī) 勖(xù) 某莳也(shì)

 D.谀(yú) 嗟(chā) 子蟠(pán) 经传(chuán)

 2.从下列各题的加点词中分别找出意思相同的词。

 ( B 与 C A 与 B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妖言惑众

 A.术业有专攻

  B.攻书不怕难

 C.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3.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句读之不知

 C.小学而大遗 D.子布,元表各顾妻子

 4.《师说》中心论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题 B.吾师道也

 C.道这所存,师之所存 D.圣人无常师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下列各句中的“其”字,按意思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出固先乎吾。

 无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余嘉其能行古道。

 A./⑤⑨/⑦

 B./②③④⑥⑩/⑤⑨

 C./②③④⑥⑧⑩/⑤⑨

 D./②③⑥⑩/⑤⑨

 6.选出说明正确的一项。(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因为他是河北昌黎人,所以世称韩昌黎。

 B.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对后代散文发展有深远影响,被推为“唐宋八大家”这首。“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C.“师说”就是说从师的道理,“说”是论说的意思,也是一种文体,我们初中就学过《捕蛇者说》。

 D.文中说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里的“六艺”指的是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7.选出两句不全有使动用法的一组。( )

 A.非问无以广识。

 询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B.问之人以穷其短。

 求一屈已焉而且可得。

 C.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8.选出两句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组。(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

 B.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则群聚而笑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而江浙之梅皆病。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此唯师心自用耳。

 9.选出两句全有意动用法的一组。(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出。

 D.小学而大遣,吾未见其明也。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10.下列两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作《师说》以贻之。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C.古人以问为美德。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D.其以义理相咨访。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11.下列两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则群聚而笑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审问而明辨之也。

 D.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

 12.选出倒装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C.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3.为下面语段选择恰当虚词。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 ),鹊曰:“我不能治死为生( ),能使可生者生( )。然太子不遇鹊,亦不生( ),夫膏肓之疾,虽医亦不能治( )。”

 A.之 也 耳 矣 矣 B.之 之 也 矣 耳

 C.也 之 耳 之 之 D.之 耳 也 矣 矣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做后面题目。

 (甲):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骂,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柳宗元当时谪居永州),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自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人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孤独貌,一谓提着行李而起的样子)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乙)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东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15.甲文中“孟子称”后的话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请你将应该加引号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并且标上后引号。

 16.辨析甲乙两文中“相师”的读音和意义,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甲:xiāng拜我为师 乙:xiāng学习他

 B.甲:xiàng以你为师 乙:xiāng互相学习

 C.甲:xiāng彼此为师 乙:xiāng彼此为师

 D.甲:xiāng以我为师 乙:xiāng互相学习

 17.下列句中加点的“顾”与甲文中“环顾其中”的“顾”基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子布、元表各顾妻子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8.甲文中“有、辄哗笑之”的“之”,乙文中“则群聚而笑之”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

 A.甲:为人师者 乙:为师为弟子者

 B.甲:为人师者 乙:为人弟子者

 C.甲:不事师者 乙:耻学于师者

 D.甲:韩愈 乙:士大夫之族

 19.甲乙两文都是抨击时弊的,乙文指出的“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世风,甲文是怎么说的,请用甲文原句回答。

 20.甲乙两文内容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说理方法也不同,甲文主要用 方法,论证“师道哀”,乙文则主要运用 方法,批判“不屑从师”的恶劣风气。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书言:杞梁妻向城而哭,城为之崩。此言杞梁从军不还,其妻痛之,向城而哭,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夫从哭悲莫过于雍门子,雍门子哭对孟尝君,孟尝君为之于邑。盖哭之精诚,故对向之者凄怆感恸也。夫雍门子能动孟尝这心,不能感孟尝衣者,衣不知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今城,土也,土犹衣也,无心腹之藏,安能为悲哭感恸而崩?使至诚之声能动城土,则其对树木哭,能折草破木乎?身水火而泣,能涌水灭水乎?夫草木水火与土无异。然杞梁之妻不能崩城,,明矣。或时城适自崩,杞梁雪适哭,下世好虚,不原其实,故崩城之名至今不灭。(王充《论衡·感虚》)

 2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义。

 不以人心相关通也( )

 A.在 B.与 C.因为 D.同

 不原其实( )

 A.理解 B.原因 C.推究 D.考察

 故崩城之名至今不灭( )

 A.名气 B.名声 C.说法 D.理由

 22.“无心腹之藏”的正确意思是( )

 A.不藏有心腹等器官 B.不管有无心腹等器官

 C.不像心腹藏在身体内 D.不像心腹等五脏器官

 23.“折草破木”中的“折”和“破”与下面哪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 )

 A.故城为之崩也 B.或时城适自崩

 C.杞梁这妻能崩城 D.安能为悲哭感恸而崩

 24.“折草破木”中的“折”和“破”又与下面哪一句中的加点词的用法不同?( )

 A. 涌水灭火

 B.夫雍门子能动孟尝之心

 C.此言杞梁从军不还, 其妻痛之

 D.崩城这名至今不灭

 25.本文作者要反驳的论点是(不超过八个字):

 26.作者阐述自己看法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对比 B.类比 C.引用 D.举例

 27.作文。

 以《蚯蚓与螃蟹》为题,写一篇杂感。

 要求:要符合《劝学》中的原句的意思。

 能拓展开去进行议论。

 要学习《师说》对经论证明写法。

 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A卷

 1.C 2.C 3.B 4.D5.D6.D7.C8.A9.C 10.A

 11.韩愈,论说,文体,捕蛇者说

 诗,书,礼,车,易,春秋,六种经书

 礼,车,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寓言,顺乎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2.B 13.略 14.D 15.A 16.B 17.A

 B卷

 1.C 2.BC ②AB 3.A 4.A 5.C 6.C 7.D 8.C 9.B 10.D 11.A 12.A 13.A 14.略 1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6.D 17.A 18.A 19.自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20.例证、对比 21. B ②C ③C 22.A 23.C 24.C 25.至诚悲痛,精气动城 26.B

 中华资源库:

 中华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