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徐月梅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其责任总体上与高校的根本任务一致。研究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的,有益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本文以学生管理创新模式为重点,结合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特征,结合学生管理现状和自身特性,深入研究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策略,力图寻找适合现代高校有效的育人机制和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优化创新策略;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27

1高校学生管理优化创新的必要性

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虽然大多数高校生源较多,但是教育质量有所下滑。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随着量的增长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并相应带来教育观念的改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被等同于行政管理工作,以教学代替教育的观念导致大部分高校重教学工作轻学生工作的普遍现象,以至于学生管理理念创新意识不足、定位不准、重视不够,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紧缺、素质不高,使其很难发挥育人功能。其次,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依靠行政指令性手段操作,管理行为直接、生硬且有一定教育效果,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使学生难以实现由衷的思想转变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培养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需要,所以这就要求我們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脚步,紧扣市场脉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育人竞争力,优化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社会是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互联网时代,其正对中国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及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

2.1来自复杂多变的外部大环境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方式方法生硬和无趣。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影响,这样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创新精神被限制或排斥。同时,受国内少部分地区不良风气、网络垃圾信息还有西方各种不健康文化影响,让现代学生出现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集体观念淡化、辨别是非能力弱、认知和行动脱节等不良现象。

2.2来自网络时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吸引、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信息的传播及网络文化的侵蚀,在为高校学生提供生活便利、身心愉悦、思想新潮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随之产生消极影响,迫使部分学生的三观发生了动摇;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虚幻世界,淡化人际感情,产生了冷漠、孤僻、自私、仇视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脆弱、思维狭窄、学业荒废、漠视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紧张。

2.3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流动性高、离职率高,整体全职的就业的比例在持续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显现,供求矛盾呈现差异化、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诸多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冲击。

3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完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包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教育创新。

3.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客观要求,所以理念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工作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而转变和创新。

其一,坚持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由原本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试图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和思维习惯,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本为理念,以民主和平等为管理精神,强化服务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化管理意识。其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管理理念,由关注学生教育学习为重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转变。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只是针对专业素养,它还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身体素养。因此高等教育的义务并不完全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根据学生自身特性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变化。此外,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由传统重视“唯文凭、唯学分”向重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转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要一味看重文凭和学分,而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个性品质,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综合人才。

3.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创新

3.2.1重视学生宿舍管理的体制

大学生宿舍管理是培养和锻炼大学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成本偏高、服务质量不高、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的状况,常常造成服务滞后,学生与管理人员关系紧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生活习惯不好等部分问题。为此,在宿舍管理过程中,首先须提高宿舍管理队伍素质,提高宿舍管理的地位,使之成为学生宿舍管理主力军,挖掘和发挥其管理功能创造条件;其次须完善学生宿舍规章制度及管理决策,将行政管理体制与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相结合,形成以学校行政管理为主,学生参与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再次须明确学生工作部门、后勤保卫部门、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的划分,加强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管理功效。

3.2.2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

大学生教育局限于校内课堂,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定位脱离实际,而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了正视自己、正视现实的机会,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而经过这样形成的自我评价更能指导他们面向社会准确定位。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计划,通过制定长短期规划和配套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这就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设置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确保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二是制订与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制度,培养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创新合作模式,更新人才培养制定方案,促进基地、学校与学生三方互利互惠;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考核制度,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指导、鉴定和考核,将其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挂钩,与学分挂钩,与一系列评优评奖挂钩,与教师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社会各行各业各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全面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2.3重视学生奖惩制度的力度

奖惩制度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调查显示,高校师生虽认为现行的奖惩制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但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现行条例已不适应实际发展需要,学生奖惩制度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改革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势在必行。这就要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健全高校学生奖惩激励的心理机制,做到奖惩及时、奖惩适度、奖惩准确;此外,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明确高校适当的法律地位,及高校在学生管理中的权限范围,是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实践的前提和保障;最后,完善高校学生奖惩制度的运行机制,注重奖惩制度的科学化程序设计,完善奖惩制度的司法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确保广大师生合法权益。

3.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

3.3.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新定位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都是学校行政管理兼顾学生工作,日常工作比较复杂,精力有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服务需求,以此导致管理者德育教育没有得到提升,长期的工作形式也降低了学生工作者的形象,背离了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宗旨。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首先必须要选聘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学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能胜任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老师,组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其次,建立情感理念,培养工作热情,明确工作责任,树立工作信心,减少工作压力,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管理和服务;再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素养提升,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习促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师风师德。

3.3.2高校学生的角色转化

以往的教育中,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模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传教和管理的一方。但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善和更新,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要尊重学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培养更多的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要完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为学生表达意见或建议提供良好平台;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根据学生发展的人才规律以及成长规律,综合相关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还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拓展和丰富各种渠道,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之中,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3.3.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途径,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开放化、平等化、个体化。利用网络可以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让教育多样化、立体化和生动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收、传递、储存信息;利用网络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开阔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利用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全社会的教育空间,可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总结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将学生作为主要的出发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创新管理方法,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为高校发展形成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峻汝.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0).

[2]薛琨.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創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6.

[3]黄娟.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J].无线互联科技,2014.

[4]李佩.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18).

[5]王瑛.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