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咏叹调《奇妙的和谐》的艺术处理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仔细的对咏叹调进行分析,结合旋律与歌词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作品中做到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

关键词:男高音;咏叹调;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205-01

《奇妙的和谐》是选自歌剧《托斯卡》中的一首经典选段。剧中描写画家卡瓦拉多西在教堂绘制了一幅圣母玛利亚画像,在绘制这幅画像的过程中,把本人对女友托斯卡的情感也融入其中,然而每当他看到这幅画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友,在画家眼中看来是同一副画像,却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略显出“奇妙的和谐”。尽管画中主角再美丽,但在卡瓦拉多西的心中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托斯卡。

第一乐段,前奏部分是长达13小节,在前奏一开始,学生就必须进入角色,让学生应该精心设计这段时间的表演,前奏一响起就进入角色,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起来,让听众有一个故事情节背景,这样就更容易带动听众热情。与歌剧舞台中不同的是没有舞美和其他演员角色的搭配,而在音乐厅里应将情绪调整平缓一些,必须很快的融入角色,声音状态蓄势待发。前奏快结束时,速度渐慢,6/8拍不再有跳跃性,但是保持了紧密性与流动性。

第一句“Re con-dita ar-mo nia”这一句就刚好在男高音的换声区e2到f2,在演唱时学生应注意气息地控制,气沉丹田,小腹微收,保持“半打哈欠”状态弱声发出,这也是考验学生换声区的控制性。而且很多学生容易把“con”这个音唱得比较重,声音容易靠后,这样就会使音色不明亮,缺乏色彩。在这个音时,用我们前面所说的“元音过渡法”,使声音保持高位置的音色色彩,尽量把第一个字“Re”,保持e音的状态延续到“con”的发音上面,声音不发生变化。

第二句的e音占主要发音,在演唱时要求学生把这个音唱松弛通透一些。注意的是,很多男生在唱e音时,会使声音变得太扁,然而第二乐句的“bru”在发声时就找不到歌唱状态的感觉,所以在演唱e音时,口腔的空间一定要适中,注意高位置的穿出。

第三乐句“e te bel-tadei gno to”这一句音高跨度与咬字的难度增加,如果學生在第一个e音没有好的控制,下面的a2音发声就会出现问题。很多男高音在这都会出现喉头与气息的不稳定问题,而导致高音没有质量。处理办法就是开始一定贴靠高位置唱出,一定保持气息下沉至小腹,放松的状态唱出,因为很多学生在唱a2的这个音时,会仝身绷紧,导致脖子喉头等发声器官也会太用力,而影响声音的放松度和音色。在“belto”这一句中的“to”这个音,声音容易放大太散。在演唱时,让学生气息下沉置小腹,慢慢过渡这个字,让声音具体松弛、高位置的声音。第一乐段中最后一句,本句音域不高,只需要保持松弛的状态,不能太夸张,u音注意放松度,一定要高位置亮的音色,否则声音靠后不明亮。

第二乐段的宣叙调乐句会使唱段更加亲切的表达情感,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学生在演唱这段时一定注意节奏的准确性。注意逻辑重音,咬字清晰。本乐段一共四个小节,音域平稳,为后面做铺垫。

第三乐段整体比第一乐段情感更激情,第一二句音程跨度不大,注意声音的平稳,气息的流动放松,第二句歌词“il mioso-lo pen-sie ro”,让学生注重最后的。母音嘴型不要张太大,牙关稳定后,尽量横向的空间米唱,这样防止声音纵向状态太过,声音反而没有力量。

第三句的第一个音就是高音,这个音帕瓦罗蒂就是运用“元音过渡法”,“a”中带“。”的状态关闭进入头腔。学生在唱高音时,如果状态打开太大(哈欠、牙关打开状态太过),更是费力不讨好,使声音没有穿透力,所以运用“关闭唱法”,加入母音。的成分米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这两句的音程跨度大,高音母音的变换等问题,都是考验男高音的艺术处理。这首咏叹调的最高音是b2,出现在最后一句“To sca sei tu”中,在这个音的前面连续出现有92、a2的六度音程,如此大的跨度及变化,对学生的演唱水平也是一种巨大考验。此时就应该为后面高音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整首歌比较大,到最后时,许多学生会用拼的方式进行高音的演唱,这样从而导致音色不松弛,没有穿透力,而且一直处丁紧绷的状态,发声器官会疲劳。在演唱高音时,一定让学生气息自动下沉至小腹,发声时小腹内收,气息流动的感觉直接从小腹打出,才能使最后的高音处丁松弛集中的状态。

在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二度创作,在整首作品的演唱中,若想要把观众带进情景中,光靠声音就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就要要求学生像在戏剧一样加上肢体上的语言。针对作品而言,分为作曲和歌唱,我们一定要在最开始尊重作曲家的前提下,才进行二度创作,毕竟演唱作品时的旋律和情感是作曲家思路的直接体现。但目前观众对声乐的欣赏也在进步,学生应该在表演时多借鉴网络视频进行参考,但是不能一切照搬,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作品都不能进行创新,时代就会进步。

奇妙的和谐这首作品演唱过程中,共有两次的审美体验。首次审美体验的主体就是我们的演唱者,这也是主角。学生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必须先要将自身带入其中,在对歌词旋律等众多音乐元素加以认真研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情感氛围。通过音乐的多元素融合,才能构成作品的完整性。其次,就是在歌曲中的音乐符号进行表达,如速度、强弱对比等全方面进行了解。因为每一首作品都有他独特的情感,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作品情绪的把握,语速的轻重,这些的结合在能使这首作品到达完美的演绎效果。所以只有在演唱时有声乐艺术的情感把握,才能使表演拥有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让学生演唱作咏叹调时,让学生对作品的背景、角色进行认真的分析。从声乐的艺术角度讲,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情感表现更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的进行技巧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声乐演唱习惯,最后必须忘掉技巧,追求艺术的表现方式。音乐很难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直接地去表现客观事物,它所能表现的是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情感,这种体验以自身的需要为前提。每一位歌者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唱,将音乐的美与自身体验到的情感传达给观众,给人们以享受。这个是没有接近可走,因为声乐是从不白然到自然的形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正确的引导,每个学生的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等都不同,所以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忘掉一切声乐技巧,自然的歌唱。

参考文献:

[1]王景彬.西洋歌剧咏叹调大伞[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姬英涛,陈亚敏,音乐艺术鉴赏[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单敏,谈男高音的常见问题及训练方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4]于吉盛.解决男高音高音的几种方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2).

[5]路瑜.男高音演唱HighC的沿革[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22).

作者简介:唐国钧(1989-),男,四川遂宁人,助教,研究生,成都大学,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