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真正的好课:构建快乐的课堂

刘淑君

摘 要:新课程下需要好“课”?但什么是好课:真正的好课其实是没有标准的,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上课的效率高,就是好课。

关键词:好课;
时代性强;
连贯性强;
学生主体强;
理论严密;
效率高

什么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中学教育学上对好课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目的明确、恰当地组织教材、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的教学环节和程序等,尽管如此,教育学也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后,不同地方对好课的标准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不同的老师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我个人认为,好课虽然有标准,但真正的好课是没有标准的。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上课的效率高,就是好课。听了省靖中崔国锐老师的一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后,我觉得这确实不仅是一课好课,而且也是不可多见的好课。

一、时代性强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在于紧跟时代步伐,缺乏时代感的政治课就不能称为好的政治课,那只能是上成了历史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2013年江苏省高考说明》要求: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思想政治课一定要和时代紧密结合,在时事的变化中感受政治课的魅力。

崔老师的这一堂课可以说是和时代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带领学生研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框时,没有像我们传统教学那样,把中国共产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拿出来说事,虽然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就是围绕这个例子讲也和时代结合得相对密切,但这样的例子有个弊端,那就是很难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崔老师在选择事例切入口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时代性和学生的积极性的结合点,围绕“天宫一号”的登月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就这个材料再延伸开来,展示图片“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不懈追求”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自己站起来介绍我国的“神舟”计划、“嫦娥”工程、“天宫”计划、“夸父”工程、“萤火”工程、“北斗”工程……在新颖的材料中,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真理也是不断发展的”教学过程;
但还没有结束,崔老师又让学生分析中国航天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庆伟的观点,感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些材料既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又让他们有理论思考的深度,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

二、材料的连贯性强

新课程改革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老师(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会采用很多的材料作为注脚,结果,很多时候的课就变成了材料的堆砌,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没记住理论,只记得老师上课列举的例子,下课还津津乐道地去延伸,但构建的理论要么太苍白,学生没记住,要么就干脆完全没有感觉,下堂课还得再重复,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

崔老师的这堂课,在材料的使用上,避免了这样的误区,整课说穿了就一个材料:“航天工程”,只不过围绕理论,把这个材料分成了几块:“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登月符号表示什么——引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
“月球观点说”——引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认识真理谬误的关系;
“中国航天事业上的不懈追求”——引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整课所用的材料,其实就只有一个,这样一节课下来,既没看到臃肿的材料堆积,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都能掌握得很好,这样的材料运用确实是匠心独运。

三、学生的主体性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时从“发问”开始,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没有创造、没有进步。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宪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前辈古人到我们现在,都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质疑能力,只能人云亦云,这样的学生只能是老师、权威的应声虫,甚至可能是错误思想、落后思想的帮凶。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崔老师这堂课,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无疑做得很好,但我觉得这一课给我最大的震撼,也是本课最大的亮点,是他大胆地设计了一个环节,本课的理论知识结束后,让学生思考两分钟“自己编判断”,一般来说,对外开课的老师,没有哪个敢在原生态的课堂上拿出这个环节,但就是这样新颖的尝试,让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此起彼伏的学生自信满满地站起来说自己编的判断,老师的放手,学生的大胆,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理论的严密性好

如果说这堂课的学生气氛活跃,可能理论的讲解和掌握上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那就错了。政治课本身就注重理论的掌握,逻辑严密。这堂课在知识的构建上,老师没有代替学生去做,而是由学生完成知识之间的脉络。崔老师在本课知识点的构建上,采取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发现并完善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第一个探究“月球观点说”之后,一个学生上黑板上构建第一个知识体系: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主干知识结束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完成“枝、叶”的修缮,慢慢地围绕“真理”的主干,学生画出了真理的特征、追求真理的特征(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最后师生一起完善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在完成这个图表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四个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本课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头脑中也形成了严密的结构图,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教师的板书上,整个一课,黑板上就一个结构图的板书,既清晰又条理分明,学生的印象相当深刻。

五、落实到位效率高

在崔老师的这一课上,除了材料和理论的结合外,他还时时注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高,上课气氛再好,如果学生掌握得不好,那么,上课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这一课,崔老师在重要的知识点上,注意让学生进行两分钟的背诵,这样,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印象就比次重点的掌握要好多了。

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下课了,不仅学生意犹未尽,我们也深有同感,记得新教育理念有个比喻我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
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
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
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崔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更欣赏这个比喻了,也让我对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探究有了更浓厚的兴趣,真是一堂不折不扣、引人入胜的好课。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