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 “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宣讲稿

  基层干部 “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宣讲稿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鲜明指出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的历史坐标,成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新的历史起点。

 一、为什么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结果。这就是说,新时代是近百年来党和人民进行艰苦革命、不懈奋斗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积累、实现转化的必然结果。

 一是新的历史性变革确定了新的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革。这种成就和变革,使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阶段、新的征程。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与近40年来改革开放、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对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新思想的形成开辟了新的境界。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新《党章》中进行充分明确,同时也成为十九大的灵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新境界。

 三是新的战略目标开启了新的征程。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有人说,当前中国已经跨越解决温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进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要进入“下半场”。这也将预示着更加艰苦的拼搏和斗争还在后头。

 四是新的矛盾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怎么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来理解。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建国以后,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最早出现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改革开放后,对党的八大的提法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提供了重要指引。

 从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已经过去60多年了。6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党在十九大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修改,是非常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具有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社会矛盾变化进行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例如,自2010年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位居世界第二,对外投资位居世界第二,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三,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这一系列成绩都说明,我国以前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进行描述,已经不符合我们当前的生产力水平。

 二是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6年的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6年达到4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6年达到76.5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

 三是从人民生活需求来看。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说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再单纯用“物质文化需要”来概括,已经不太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四是从供求关系对比来看。从目前看,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一问题造成或派生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可以归纳为4个不均衡:第一,生产力状况不均衡。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第二,“五位一体”布局不均衡。经济发展是龙头,水平和效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但社会建设、法治水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相对滞后,还存在不少短板。第三,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第四,收入分配不均衡。我们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已经处在中等偏上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在城市中还有很多困难群众。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

 3.深入落实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确定根本任务的基本依据。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今后,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更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4.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没有变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要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而后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是社会主义发展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概要延续100年左右的时间,就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中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从大的格局上会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根据这一变化把矛盾进程进一步细分,适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作出修改,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坚持、丰富和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怎样全面解读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96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今后,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依然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谱写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大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后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更有不少难关要过。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今后,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历史上,中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新时代,中国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论断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用“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和世界发展3个维度进行了概括。

 中华民族命运:强起来了。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摸着石头过河”的逐步探索,新时代是我党在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出的前瞻性设计。它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的精辟概括和精准判断,揭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明确了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乘胜前进的历史使命。同时,这一论断也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福祉、为解决人类解放和发展问题树立了鲜亮的旗帜。

 社会主义旗帜:擎起来了。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170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开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巴黎公社失败,苏联模式解体,东欧国家巨变,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国际共产主义一次次陷入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艰辛曲折,在遏制、唱衰中披荆斩棘、砥砺强行,终于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我们的“四个自信”。这既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的胜利。

 世界发展路径:更宽阔了。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为全球治理和世界发展提供引领带动作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耐人寻味地用中英文在刊物封面写到“中国赢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赢了,正意味着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新选择的可能性更大了,意味着世界发展的道路更广了,也将意味着“世界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