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教育在教学中重要性

 习惯养成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忽视的。习惯养成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 育培养的结果。因此,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习惯的形成在儿童时期可塑性较大 ,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

 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

 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

 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 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提以下几点建议: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首先,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其次,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

 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 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课后温习的习惯。

 温习不等于重复 ,也不等于单纯的做题 ,要温故知新 ,要梳理基础

 知识,使自己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

 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

 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 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没有问就没有丰富的学识。问,既指请教。也指怀疑,还

 指探索论证。问的过程,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那种只知听、记、写,

 而从不发生怀疑的人是难有大作为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

 把学生质疑和解疑能力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以达到启发 学生积极“动脑”的目的。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先让学生独立地

 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重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教

 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

 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进一步

 学习的动力。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教材提出了根据线段图,提出不

 同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并要求与自己小组成员尝

 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既学会了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又复习了前面的分 数应用题和比的知识。

 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

 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

 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

 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 学。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

 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 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