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胃下垂|胃下垂要怎样治疗

  关键词   胃下垂推拿治疗胃下垂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以胃小弯孤线最低点下降至髂脊联线以下时,称胃下垂。�   病因病理:胃下垂大多数为无力体质的症状。凡是这种体质的人,其胸部多狭长,骨骼细弱,皮下缺乏脂肪,肌肉发育不良。这种人不但有胃下垂,而且其它内脏亦多有下垂现象。还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祖国医学认为:经常暴饮暴食或饭后剧烈运动,脾胃损伤;或六情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损伤;进而生化之源不足,日久导致元气亏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形成本病。也可因其它原因,如体质虚弱,病后、产后耗伤元气,气血亏损,脾胃虚弱而致。�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胃部不适,食后有胀满、压迫感,甚有疼痛感。检查时可发现上腹局凹陷,脐下部膨胀。触诊腹肌松弛,可摸到腹主动脉的跳动。胃内常有震水音,平卧后消失。常有嗳气及自觉口臭,食欲不振。部分患者还有心窝部膨胀及重压感,劳动后常常有心窝部疼痛发作现象,但消化、分泌功能障碍不明显。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并伴有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更甚者会有晕眩、必悸等症状。�
  特殊检查:主要是钡餐透视及B超检查,但这二项检查方法都受到胃内容物多少的影响。因此,不能忽略症状、体征在诊断上的重要性。必须根据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
  笔者多年来用推拿方法治疗胃下垂患者数10余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记录较完整的37例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岁;治疗时间最短30次,最长90次。痊愈21例,为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劳动,钡餐、B超检查胃无异常发现,约占57%;显效14例,为症状有明显好转,钡透、B超检查胃下垂位置有所上升,约占38%;无效2例,症状、体征、特殊检查无变化,约占5%。总有效率为95%。2治疗方法
  2.1患者俯卧,医者站于左侧,用双手掌在腰背部自膈俞到肾俞一段由上而下推、揉3~4遍,双拇指按压肝、胆、脾、胃、肾俞,横擦八�,多指拿、揉腓肠肌。�
  2.2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右侧,在腹部施行自下而上推按、震颤、对拨、揉捏腹直肌(医者将双手拇指并拢,同其他手指分别置于腹部两侧腹部直肌旁,先把两手拇指拨向四指,再把四指拨向拇指,对挤揉捏,反复进行),用掌侧捶击两侧腹直肌,轻重适度,以引起腹部肌肉有收缩反应为度。然后再揉、摩腹部。点中脘、天枢、气海、关元,指压盲俞,掌搓神阙,揉捏下肢脾胃经,重按足三里。�
  2.3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其后,提拿肩井,拿揉项部,按压百会,点内关。亦可做"插肩顶推"法,参见《推拿学》治疗篇。�
  随症加减:胃酸过多者禁取足三里;腹泻者按长强,擦八�;便秘者叩打骶尾部,掐照海穴;心慌反胃者指压内关穴。�
  注意事项:患者在推拿完毕及饭后,应仰卧休息片刻。治疗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适当参加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多食富含多种营养素食物,少食多餐。�
  配合做医疗体操和气功锻炼,参见《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
  3典型病例
  黄某,女,36岁,1997年3月15日就诊。患者自述3年来经常感到腹部疼痛、饱胀,并且逐渐加重。发作时不想进食,稍食即感饱满、疼痛,并有嗳气和口臭等症状,身体较消瘦。经钡餐透视,证实胃下垂9cm。用上法推拿治疗,并嘱其配合做医疗体操。头几天自觉上腹疼痛增加,并有疲乏感。以后逐渐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上腹疼痛明显好转,饮食增加。共治疗45天,疼痛等症完全消失,体重增加。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