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强穴挂线切开治疗排便障碍疗效观察|排便障碍

  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及大便并不干结也排出困难,统称排便障碍。经采用长强穴挂线切开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9例中男21例,女6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40.0±1.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4.3±0.4年。以病人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2组。挂线组50例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39.3±1.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4.5±1.0年。切开组39例中,男2例,女3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平均41.2±1.5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5年,平均4.1±1.1年。全部病例均长期用药治疗无效。经排便造影、结肠传输试验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耻骨直肠肌肥厚49例,伴直肠前突10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0例,伴直肠前突9例。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局部麻醉或鞍状麻醉下,取侧卧位或截石位,肛门内外常规消毒。2.1 挂线组
  于尾骨尖前方约0.5 cm(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取长强穴,用手术刀从长强穴处向肛缘方向切开皮肤,用球头探针(另一端用粗丝线系一橡皮筋)从长强穴向肛内(穿过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及部分耻骨直肠肌)探入,从直肠穿出,并引出橡皮筋,然后将橡皮筋拉紧结扎,2周左右自然脱落。2.2 切开组
  按上法取长强穴,用电刀从长强穴向肛内方向切开,深达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及部分耻骨直肠 肌,结扎搏动出血点。每次大便后均用痔瘘洗剂(大黄15 g、芒硝30 g、土茯苓20 g、马齿苋30 g、生甘草10 g,水煎取汁备用)熏洗,外敷黄连膏,直至伤面愈合。第21天做疗效统计,随访1年观察远期疗效情况。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
  治愈:每周排便≥3次,排出通畅、无费力,便质转润,便后无残便感,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每周排便≥3次,排出欠通畅,或便时需用力努挣,或便后仍有残便感,但较前有明显好转,或1年内又复发。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3.2 治疗结果
  疗效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挂线组伤 面愈合时间为15.0±2.1天,切开组伤面愈合时间为17.0±2.3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伤面感染等不良事件。随访1年,挂线组复发2例,切开组复发3例。4 体会
  便秘症状非常常见,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20%,许多人以便秘或排便困难而就诊,而且长期应用药物治疗收效不大,部分病人产生药物依赖,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结肠粘膜黑色病变等。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发现排便障碍的原因一部分患者系耻骨直肠肌肥厚及盆底痉挛等所致。长强穴属督脉,位于脊骶端,主治便秘、便血、痔疮、尾骶部疼痛。笔者采用挂切长强穴,既能疏导气血、调畅气机、缓解痉挛,又能松解肛管,均无切断肛门括约肌引起大便失禁之危险。切开法伤面易出血,伤口愈合慢,挂线法伤面不出血,伤口愈合快,而且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确切,将为久治不愈排便障碍的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两组共有5例患者复发,症状同前,经检查肛管仍呈紧缩状态,可能与切开或挂线时离断部分耻骨直肠肌的多少有关。伴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套叠等而引起的排便障碍,在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还要配合注射、结扎等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收稿日期:2002-06-03,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