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公园]公园健身器材

  讲着故事,伴儿成长   文王云龙   3岁的儿子酷爱听故事,我想一定跟我的胎教有关。怀孕初期,我买了许多本童话故事书。那时候,我每天都看一会故事,有时候还让老公给我读一篇。
  1岁前,我便开始给儿子读书。有几本故事书被他撕咬的面目全非,我想那是以他的方式来表示对书的亲近。
  儿子咿呀学语了,他会用胖嘟嘟小手点着书上的图片,让大人讲。我照着图片,编简单的小故事讲给他,他开心地手舞足蹈。
  再大点,我抱儿子在怀里慢慢给他讲。开始他翻书还不是很利落,练习了一段,灵活多了,有时候一次翻了两页也能发觉。
  会走了,儿子常常从书橱里抱来一大摞故事书让我讲。每次本本都要讲到,讲完后还不满足,伸出两根手指说:“讲两遍。”
  有时我偷个懒,简单讲讲故事梗概。结果糊弄不了儿子,少一句都不行。有时我趁他不注意,偷着藏起几本书,他也能发觉。倒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我的负担,就是我说上半句,儿子接下半句,句句不差。
  也许是儿子听了关心妈妈的故事,他终于可以体贴妈妈了。一次讲过一遍之后,我说:“妈妈累了,嗓子疼了。”儿子懂事地说:“妈妈累了,不讲了,让爸爸再讲一遍。”
  有时候我也编故事给儿子听,其实我的故事平淡无奇,但最有价值的是儿子给故事加了一双聆听的耳朵和一颗爱幻想的心。
  
  寻找成才最佳点
  文李东升
  在学钢琴热时,徐敏的父母也把她推人了浪尖。但是,坐在琴边的父亲看到的却是女儿的眼泪。女儿的天赋在哪里呢?他思索着……女儿4岁时能讲大段的故事,不到5岁已能阅读一些小文章,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超出同龄人。他明白了,女儿的天赋是在语言上而不是在音乐上,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父亲带着女儿走进了一个幼儿英语班,女儿徐敏刚一接触英语,就着了迷,在别人眼里枯燥的26个字母,对女儿来说就如同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11岁那年,徐敏的英语托福成绩高达653分。
  父母应时常主意观察和把握孩子的“灵性”所在。 “灵性”的表现特征为:孩子对某类知识常一点就通,很容易入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亳,热情长久不衰。
  即使是孩子感兴趣的事,他也很难一如既往。一旦孩子对某一活动的兴趣落入低潮时,父母要有魄力让孩子暂时停止做这项活动,去痛痛快快地做别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孩子会对此项活动产生心理饥饿状态。这种心理饥饿法是利用了孩子的一种奇怪的逆反心理,孩子经常是愈是被禁止的事,他们的好奇心愈趋使他们去做某些事。
  父母不仅要将孩子引上路,还要扶孩子走一程。在孩子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有限,一旦遇到他们一时不能解决的困难,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为了不挫伤孩子的兴趣,父母应创造各种条件来帮助孩子,每当孩子克服了一个困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
  文曹卫华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有一天,一个九岁的孩子问他,竹管里有空气吗?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来一根两头有节儿的竹管,在竹管上钻了一个洞,然后放在水盆中,孩子们见一个个小气泡从洞中冒出,便拍着手,纷纷抢着说,我知道了,空气!这样,他们自己得出了答案,显得格外的高兴。
  生活中,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基本习惯于有问必答。其实,这样对孩子的发展尤为不利,容易使得大多数孩子思维懒惰,导致依赖性比较强。独立性很差,智力发展迟缓。相反,凡事想办法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探究,不仅可以日益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更关键的是能帮助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品质,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