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苏庄“拜灯山”:亘古不变的虔敬 上苏庄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在其文章《蔚县拜灯山》中说:对于拜灯山,我所看重的不只是这种具有神秘感的风俗形式,更是其中那种对命运和大自然的虔敬、和谐的精神,还有亘古不变的执着与沉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拜灯山的所在地上苏庄,坐落在新修的张石高速公路北侧,这是一个还能够找到往日繁华痕迹的古堡。历史上,全县共有三个村庄有灯山活动,而只有上苏庄村将其延续至今。
  相传从明嘉靖二十二年建庄堡时起就有了这一活动。据说有一年村里因为没拜灯山,而发生了一场火灾,烧死了一个小孩,至此,这项活动就从未间断过,就连“文革”期间,老百姓在后半夜,等把守的红卫兵走后,也要偷偷地拜灯山,以祈求新一年里丰收、平安。
  灯山楼建在村南,相传南方属丙丁火,将灯山楼建在此处,可以避免村里发生火灾。同时堡内北边建有三义庙,刘备是压火水星,以水克火,可保村民平安无事,安居乐业。
  灯山活动期间,村里要安上十路排灯,因过去没有路灯,十路排灯要起照明作用,现在已成为一种装饰。十二路五颜六色的过街纸更是必不可少,它象征着一年的风调雨顺。而最好看的景致,则是在灯山楼内,用数百个灯盏添上麻油,摆成吉祥字样,灯光点点,神秘而喜庆。
  拜灯山是灯山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村民选两人反穿皮袄扮成丑角在前面领着,再选七八个代表穿上戏装,从戏台出发敲锣打鼓向灯山楼行进。一路上,围观的群众将原本不宽的小巷围得水泄不通,不足300米的行程,要足足走上半个小时。来到灯山楼前的供桌前,开始拜祭,磕上三个头,以这种最古老虔诚的形式来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之后,一方面百姓自由拜祭,直到灯山的灯熄灭;另一方面,放炮,开大戏。
  除了拜祭和祈祷外,上苏庄的拜灯山活动对于村民来说,还有着凝聚人心的意义。蘸香油、拧灯芯,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共同的劳动使大家团结在一起,一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也就此化消。
  拜灯山活动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尤其最近几年来,游客日益增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看灯山,听大戏,在摇曳的灯光下、优美的唱腔里、虔诚的祈祷中,迎来了新一年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