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小不点”竟然打妈妈]小不点杨清柠图片

  辽宁魏女士问:   一天,我带着刚满1岁的儿子乐乐去理发。刚开始理发,儿子就哭闹起来,哄也哄不好。理到一半时,儿子越哭越厉害。为了安慰儿子,我把脸凑近儿子的小脸蛋,准备亲亲他。谁知,这时儿子竟然抡起他的小手就给了我一个巴掌。我一下就呆了,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打人!而且打的还是妈妈!我的心中充满了失败感和不安。不知道儿子再大一点是不是个很爱打人的“坏小孩”?我该如何避免儿子再次抡起他的小拳头?
  魏女士:
  先要给您吃的一粒药丸就是―――“别紧张”。因为对1岁的孩子来说,他的打人举动跟大几岁的孩子打人性质完全不同,大可不必引起大人的恐慌和“义愤填膺”。不过,我们不是叫大人对“小不点”的打人行为完全听之任之,否则会让其慢慢地成为恶习。
  要想管住“小不点”的小拳头,必须要先了解其打人的原因,然后再巧妙地让小拳头不再充满“暴力”。
  
  打人是一种试探和情绪反应
  
  对于1岁多的孩子来说,类似乐乐这样的攻击行为非常普遍。有时候孩子打人,看不出有任何的理由,他们常常怀有一种玩的心理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打完人,他们就等着看下面将发生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打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试验。
  另外,孩子打人也是带有很强烈的情绪因素的。想一想1岁孩子们的生活世界,你就会发现,宝宝的每一天都在努力掌握各种新的技能,遇到他们不熟悉的各种情形。因此,打人成了孩子们表达挫败感,或者遭受打击后的复杂情感的一种方式。
  
  打人是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
  
  当一个3岁孩子的玩具被抢走后,他会说:“还给我!”但是,1岁的孩子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于是就用拳头来代替语言。而且,1岁多的孩子也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即使大人告诉他别人会疼,这么大的孩子也不会完全理解,更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你家的“小不点”有了打人行为,你该如何对待呢?
  
  策略一:防患于未然
  阻止孩子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应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孩子产生了打人的欲望,然后抢先有所行动。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累了或者饿了以后就会爱打人?还是当他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者是当他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
  如果带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游玩,无论是在途中还是到了终点,父母都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按原来的习惯午睡,并为他准备一些小甜点。如果你的宝宝以前就因为想要好朋友喜爱的玩具而打了人,那么就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当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把这根“导火线”藏起来。
  
  策略二:冷静对待
  父母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你所做的一切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的打人行为。一旦孩子打人了,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有过分强烈的反应。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可以说是对孩子打人行为的一种变相鼓励。因为父母过于强烈的反应恰恰是向孩子表明,攻击是解决冲突和引起注意的一个非常恰当的方法。
  惩罚也是白费力气,1岁的孩子还不能把父母的做法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到一起,还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对1岁大的孩子进行任何处罚都是不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