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昔康用法与病人依从性研究]吡罗昔康片

  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吡罗昔康由于半衰期长,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长,常规治疗方法起效较慢,病人依从性较差,造成治疗失败和无法判定该药究竟对病人有无疗效的问题。方法:根据半衰期与稳态血药浓度原理,采用在第1个半衰期剂量加倍的办法,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结果:第1个半衰期剂量加倍法坚持治疗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法。结论:第1个半衰期剂量加倍法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依从性。
  关键词 病人依从性 吡罗昔康 半衰期类风湿关节炎 剂量
  
  吡罗昔康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其主要优点在于半衰期长,用药剂量小,每日服1次(20mg)即可有效Ⅲ。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吡罗昔康的半衰期长(30~86小时),平均约50小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需要7~12天,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坚持服药时间不到15天,就中途放弃治疗了,甚至有些病人仅仅服药几天,自觉效果不明显,就停止使用。从而造成无法判定该药究竟对病人有无疗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吡罗昔康的具体用法上作了一些探讨,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确定受试对象与分组 ①首先确定受试对象为门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受试对象为100例。然后顺序编号,将编号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各50例。②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按就诊顺序编号(年龄≥60岁或有吡罗昔康禁忌证者除外),根据编号进入相对应的试验组或对照组。
  处理试验组在第1个半衰期每天(24小时)给药2次,早、晚各1次,每次剂量是20mg,饭后服药,以后依旧每天(24小时)给药1次,每次剂量是20mg,饭后服药:对照组每天(24小时)给药1次,每次剂量是20mg,饭后服药。
  判定标准 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判定标准采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修订的分类标准。②根据NSAID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效时间一般在1周内,长半衰期药物起效较慢,2周后才出现最大疗效,连续坚持服药时间≥15天者,判定为坚持治疗。服药时间<15天或无规律服药者,判定为放弃治疗。
  结果搜集 采用复诊随访和电话询问方式。其中,试验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5例。
  结果 试验组48例,男13例,女35例;对照组45例,男12例,女33例。试验组年龄25~59岁,平均41.7岁;对照组年龄22~59岁,平均42.5岁。采用x2检验及t检验,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果分析:采用四格表资料x2检验,P<0.01(x2=8.81>6.63)。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第1个半衰期剂量加倍法坚持治疗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法。
  放弃治疗原因分析:试验组疗效不明显,病人失去信心5例(其中无规律服药者1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疗效不明显,病人失去信心17例(其中无规律服药者4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2例。
  
  讨论
  
  吡罗昔康对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及萘普生相同而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但在临床实践中,病人对它的评价并不高,往往告诉医生这个药没什么效果,要求换其他药,如果进一步追问用药经过,往往病人只服了几天药,自觉效果不明显就停了。原因在于吡罗昔康的半衰期长,平均约50小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需要7~12天,常规治疗方法起始血药浓度仅为稳态血药浓度的四分之一,而抗炎镇痛药小剂量仅退热止痛,大剂量才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如果采用在第1个半衰期剂量加倍的办法,48小时(2天)就可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这样,病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到吡罗昔康的明显效果,自然愿意坚持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