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毕业生多些“温柔以待”

宋宁华

就业,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心,另一头牵着经济发展的弦。今年的就业尤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相关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为历史新高。

疫情当下,改变就业的物理空间,将信息从“线下”搬到“线上”,只是用人方式升级的初阶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运用大数据,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精准匹配,防止“盲投”“盲审”,可以大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要实现“稳就业”,关键是引进“源头活水”。对于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国家将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予以补贴,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连续两年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通过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招生入伍规模、就业见习规模、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多方面措施,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指出,要发挥“雙创”积极作用,更多采取市场化手段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这样的“好声音”要真正成为毕业生的福音,相关的配套细则亟待出台落实。

疫情当下有点“难”的就业形势,难免造成部分毕业生无法及时就业。高校等“娘家人”面对这些“滞留”的毕业生,要多一些“温柔以待”,提供力所能及的过渡宿舍等配套措施,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对于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更要提供集成指导和链式服务,确保他们实现就业。同时,不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鼓励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天,一名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舞台;明天,他们可能开辟出一片别样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