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家风家训征文稿1500字

家风家训征文稿1500字

家风情怀似清新韵律,当韵律激荡时,它易波动心弦,去触碰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家风故事如斑驳年轮,穿梭古今之间,重拾记忆,轻捻着骨子里流淌着的精神信仰。家风展现的魅力,让其与在当代多元价值社会下高不可及的梦想或不经心的世俗之心背道而驰,在平凡之路上延续记忆深处的精神信仰之歌……

家风的形成,无关文化,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儿时的我,倚靠在家门口,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背诵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字字句句是我对人性最原初的理解。多年以后,我学习了中国哲学,才得知古人将人性分为性善,性恶和性无善无恶之理论。但无论当今人们信奉哪种理论,父母所教育我的保有善心、追求善念和惩恶扬善绝不会是一种虚妄,因为那原初的记忆仍在,善的种子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缓缓流进自己的血液中,慢慢长大。

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我小时候,父母看到路边上有几个行乞的流浪者,其中还有个婴儿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似乎还有些残疾。父母很不忍心,从家带了些米饭、菜和还有热水,流浪的人们接过食物,狼吞虎咽地吃着,连声感谢,父母则弯下身来,去给那个婴儿悉心地喂着热水。我躲在母亲身后,认真地看着这样的情景,第一

次感受到给予别人恩惠是如此让人满足的事情。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

很多,我渐渐明白,对别人施以关怀和帮助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

朴实善良的父母,虽不擅长说教,却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我树立了道

德的标杆。

家风的影响,不在于苛求,而在于醇厚。《朱子家训》云:“一

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孩提时的我咀

嚼米饭,难以下咽,饭粒散落在桌上,不愿拾起。父亲为使我明白事理,第一次对我进行了责罚。父亲是个不多言的人,偶尔提起自己的

经历,还会潸然泪下。父亲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时候对于粮食的渴望于我这代人很难体会,父亲的两个姐姐在独特

的成长环境中意外夭折,更加深了他对于生命的眷恋。

父亲曾对我说,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都要勤俭节约,不铺

张浪费,不贪图享乐,不与别人在物质上进行攀比。无论生活有多么

艰辛,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对生命的意义视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待我

自己有些人生经历后,将此道理再三琢磨,便得知,拥有未必幸福,

失去未必不幸,获得内心的安定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不虚念,不

违心,于潜移默化之中守护安然之乐。

平淡却不失真挚的家风故事融入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点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