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体育迷

王辉

多么怀念能打球儿的日子!

最想痛快打场篮球!

说起北航,我距今最后一次打篮球,就是在那儿。大年二十九的下午,学生大都回家了,场子里的人也就是平常的1/6。野球嘛,打起来简单,几个不认识的球友,手心手背一分拨儿,就能3对3、4对4地较量起来。那天,对方阵中有两个强手,堪称一高一快。高的是篮板狂人,快的乃突破高手。他们一搭一档,拿了不少分。突然,大水冲了龙王庙!突破高手飞身上篮,落地时不慎,重重踩在篮板狂人的脚上。打过篮球的都知道,这时候踩人的比被踩的危险得多,十有八九要崴脚(我以前的几次骨折,都是这么伤的)。果然,那哥们儿坐在地上捂着脚直哎哟。我们给他扶到旁边的长凳上,还有人买了瓶矿泉水让他冷敷。按以往的经验,这时候应该去医院拍片子,先判断是否伤着骨头。但在这个节骨眼儿,谁敢轻易去医院呢?万一因为去趟骨科再给感染上……后来,那位老兄是自己打车回去的。也不知道究竟伤情怎样,希望他健康平安。

体育,真能给人力量

既然打不成球,那就网上、电视看看比赛吧。虽然现在大家知道,全世界几乎所有赛事都停摆了,但一二月份,NBA、欧洲五大联赛等职业赛事,的确陪伴了万千闷在家里的中国球迷。

不过,相信很多中国球迷跟我一样,高水平的国外联赛可以“欣赏”,离“投入”却有距离。体育比赛是需要主队情结的。只有发自内心支持的球队,才能让你休戚与共,每一秒钟都随着他们的表现,心潮起伏或喜或悲。2月初,中国女足和中国女篮相继出战了奥运预选赛。在特殊的时间,这两支胸前印着国旗的巾帼队伍,用她们的努力拼搏、用她们的精神意志,感染、振奋了许多人。

中国女足参加的奥预赛,原定的比赛地点正是武汉。因为新冠疫情,改到澳大利亚的悉尼。比被迫失去主场更困难的是,姑娘们在赛前半个月都不能正常训练。球队抵达澳大利亚之后,要经过14天的隔离,不能外出训练,每天只能在宾馆走廊里跑步、进行力量练习。对足球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临近重大比赛却半个月连球都不能碰,对竞技状态的消极影响有多大!更何况,中国女足的头号球星、武汉姑娘王霜也因为武汉封城被困在家中,没能随队出征。但是,重重困难面前,“铿锵玫瑰”依旧傲然绽放!先后6:1克泰国、5:0赢中国台北,最关键的第三场与东道主狭路相逢,唐佳丽第85分钟打进漂亮远射,险些就客场战胜澳大利亚队。只可惜最后时刻,被对方扳平比分。两队都是2胜1负,因为净胜球的劣势,中国队以小组第二身份出线。

中国女篮更提气!与女足一样,也是被迫放弃了原本设在佛山的主场,转战贝尔格莱德。比女足难度更大的是,三个对手没有一支弱旅,全都是排名世界前20位的强队。正因为对手的强大,才更彰显这支中国女篮,配得起“真金不怕火炼”。首战开门红,顺利拿下英国队,姑娘们收获了自信。次战,遇上高居世界第二的西班牙队,中国队已经12年没赢过她们了。赛前除了少数铁粉,没什么人觉得我们能胜。可是,中国队愣是用逼迫性极强的防守,在下半场造成西班牙队失误频频,又用犀利的快攻反击,一举拉开了比分。第四节打到将近一半时,领先了15分!眼看胜利在望,对方却突然缓过神来,一波高潮过后,离比赛结束不到40秒,居然反超了中国队1分。危难显英雄!球队队长、外线核心邵婷挺身而出,底线强行突破反手上篮,不仅命中还造成对方犯规加罚一球!这个进球,一下子把我从椅子上“弹”起来,情不自禁高喊“NB”,握拳重重一挥。相信那一时刻,全国不知道多少人家,都響彻着这么一声呐喊。

马甸公园篮球场,疫情期间被关闭。

本以为,那段时间中国体育的最佳镜头非此莫属,没想到接下来,邵婷马上就被主教练许利民抢了风头。对阵韩国队,中国队从头赢到尾,打得对方丝毫没有脾气。即便这样,下半场稍有松懈,许利民立刻叫了暂停,他的训话也通过转播话筒,令所有人听得真真切切:“打的是什么,干什么?你们作好准备了吗,球赢了吗?胡来!你们有点儿出息!小农意识!富不了!”一番怒吼,让姑娘们彻底警醒,最终100:60取得大捷。而“小农意识”四个字,也迅速登上了热搜榜。网友这样评论:“这真的是好教练!该耐心时耐心,该严格时严格!”“吓死我了,我在电视机前一声都不敢出。”“吓得我以为比分追平了,结果一看还领先22分!为许指导的永不松懈点赞!”

2018年,中国女篮在北京打了一场教学赛。这次疫情中的表现,中国女篮圈粉了无数国人!

邵婷的致命一击、许利民的当头棒喝,都是中国女篮技术、作风双重过硬的最好证明。而中国女足和中国女篮的“逆风航行”,更是超越了常规意义上的体育竞赛,在特殊时期给我们带来了力量和希望。灾难面前,每个人心里都郁结了那么多的沉重、难过,对患者的同情、对自己与亲朋的担忧。突然,一群胸前印着国旗的姑娘,用顽强的精神、用昂扬的斗志、用开朗的笑容,劈开黑暗、现出光明!她们,是你、是我,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的代表。让我们相信:不可能人人都是白衣战士,在一线与病魔搏斗。但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阳光总会驱散阴霾。她们带来的力量,绝非廉价的心灵鸡汤。这力量因真实而美好,温暖心灵、点燃斗志,让我们一浇块垒、振奋起来!

体育,能吃还是能穿?

除了业余篮球选手和球迷,我还有另一个身份——体育从业者。前些年,做过中超、世界杯预选赛、CBA、NBA中国赛、中网等职业赛事的运营推广,后来又搞了两年青少年足球培训。去年7月入职了一家“企鹅系”的互联网体育公司,从事教练员的线上培训。

我3月初,回单位复工。就在复工的第三天下午,人力突然找我们部门的人挨个儿谈话。开门见山:培训业务砍掉,整个部门解散,按N+1赔偿。而两个小时前,我还跟领导一起,为了争取一项直播课程的广告位资源,通过邮件和其他部门“吵架”。转瞬,只剩下一脑袋虚幻。

还没来得及自怨自艾,就看见朋友圈里好几位同行也都宣告失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公司的员工。流行的招呼句式,也从“求合作”变成“你也被裁啦?握手!”没两天,欧洲五大联赛、NBA相继停赛,欧洲杯宣布推迟一年。紧接着,多米诺骨牌里最大的一块——东京奥运会,在日本政府苦苦坚持了两个月后,终于也宣布延后一年。随后,巴塞罗那俱乐部和NBA联盟,也被曝要求球员降薪、停薪。可以想见,各种体育营销全都暂停、广告主大幅削减相关预算……眼看全世界的体育行业,在号称“奥运之年”“体育大年”的2020之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冰河期。

当然,这不奇怪。体育,能吃还是能穿?社会“停摆”之下,人们首先要保证的是免受饥寒、吃饱穿暖。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百废待兴的当下,应该排在体育前面的行业简直太多了。体育必须是“吃饱了撑的”以后,才能被顾及的。

可是,体育真的不重要吗?著名足球教练、利物浦队主帅克洛普说:“足球,是那些不重要的事情里,最重要的一个。”我想,这里可以把足球扩大到体育。体育不能吃、不能穿,不关乎国计民生。但是,体育可以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编辑  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