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拾掇||散文

  拆迁拾掇||散文

  海根哥家客厅上那垛曾经热闹的燕子窠里,不知何时起竟不见燕儿们的踪影了,乍一看已是“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拆迁拾掇||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拆迁拾掇

  一

  海根哥家客厅上那垛曾经热闹的燕子窠里,不知何时起竟不见燕儿们的踪影了,乍一看已是“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

  莫非是灵通的它们已先知这里即将面临拆迁的那些事儿?

  要不这些已与哥家睦邻相处数年的燕子们怎会突然离去。

  哥一家人向来是很惜缘的,不管对人对事都是宽容大度善爱有加,对待一些小生灵也不例外。

  就是后来他们移居市内,不常住于此,大部分时间都得紧闭大门,哥为了顾及这些“老邻居”总会特意推开一扇靠南边的窗户,惟恐“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而有家不能归。

  如今,已不知那些曾朝夕相处的燕儿们拖儿带女寻往何处安家入户去了。

  就连墙外屋檐下的那处燕窠也不知什么时候被几只居无定所的小麻雀给临时“征用”了。

  不禁让人心生一缕失落。

  聊起此事,哥嘴里总会叨叨念念。

  或许离去的燕子们同样也会时不时在朝辉和夕霞间梳理着那一丝丝的眷意。

  一直以来,燕子与人、人与燕子,书绘了一幅幅家的温馨画面。

  在我的记忆里,家家户户都会把它当作家庭的一员。每当小燕子们从南方飞回来一闪掠过家门,接着便饶大厅“叽叽喳喳”盘旋一圈时,我就像是家里来了久违的客人,兴奋地急忙告诉奶奶、告诉母亲并炫耀给村里的小伙伴,说我家的燕子又回来了。

  燕子每年回窠都得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据说在迁徙途中,由于路途遥远,它们各自还会衔一根小树枝伴飞,待到中途飞累了就把树枝丢入水面,然后踏在小枝上稍歇歇脚又继续前行。

  个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它们硬是以娇小的身躯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目的地,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叽叽诗语。

  我常揣想,同样是候鸟的大雁如果不是以高傲和孤冷博得了众人的眼球,岂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而燕子只是以以“家”为蓝图就赢得了人们的亲昵。

  二

  听哥说,燕子是他家建好那幢三层楼房时入住进来的。

  楼房的所在地就是处于几经更迭,曾为吉安农牧发展史描绘过浓墨重彩贡献的菜科所所在地片区。

  那时,因哥所学专业是农技方面,便顺理成章的分配在了这个单位,从此在这里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

  后来由于一家人住房的窘迫,恰好遇上政策允许,便决定在此建起一幢安于居住的小楼房。当时哥嫂俩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不高,基本没有什么积蓄,但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还是硬着头皮向这个亲戚移一点那朋友借一些,一把日头一把汗水终于将这个房子搭建成,才有了一个温馨像样的家。

  期间,就像“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

  之后,哥更是工作上兢兢业业、家庭里无微不致,在菜科所一待就是好几年,也算是有过一段不凡的激情岁月。

  如今面临拆迁,曾用心血一块砖一层泥垒起的“窝”,即将被现代化机器轰然推倒,顷刻间夷为平地,哥心头难免涌起太多的不舍和千言万语。

  而且,随着片区的拆迁,那些曾相处多年亲密无间的左邻右舍也将各居东西。

  随着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菜科所这个老牌建制单位也将渐渐退出序列史册,慢慢消失在几代人的视线里。

  三

  为响应政策配合拆迁工作,作为民盟盟员和中共党员的海根哥,虽然已不在领导岗位,但他还是毫无推辞,迎难而上,积极协助这里的拆迁工作,并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上半年拆迁协议一签定,哥便开始张罗清理房内房外的衣物家什等。

  海根哥还特意邀我前往对这情有独钟的“老屋”拍摄了一番,说是留着以后好作个念想。

  在清理时,物件零零种种,锅碗瓢盘、衣食住行各样东西足足有几大车,其中唯独对那张一直用透明胶布贴在儿子超超曾经住过的房间门上的卡通水彩画,他却视如宝贝。

  哥告诉我:这张画一直保存在这房门上有几十年了,是超超读小学三年级时画的,说起那张画,还曾让自己难过了好一阵子。记得有一次学校班上布置了一项绘画的家庭作业,如果学生完成了第二天交上去就可以得到一个水果冻作为奖励,。超超完成了,但第二天忘记带去,当时菜科所说是说郊区其实就是乡下,离就读学校较远,再跑回来取是不可能的。因此超超没能得到那个求之若渴的奖品。那时条件差,小孩子能得到一个水果冻就是算很好的礼物了。超超放学回来后还满腹委屈地埋怨说为什么我们家要住那么远。当时真是有苦难言。

  哥一边抚摸着一边小心奕奕地把那张有“故事”的画作折好叠起。

  如今超超已三十出头参加工作好些年了,一家人也搬进市区居住了,但哥对那情那景依然历历在目。

  此刻,我分明看到了哥布满皱纹的眼角已被某种情绪染湿。

  四

  “母亲生前交给我的她那张红纸(童养媳)卖身契明明是夹在一本书里,却怎么也找不到,”哥一边在书堆里翻找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本想把它送给哪个博物馆,当作一个时代的见证。”

  直至楼房被拆的前夕还是没有找到。想必它已随那遍地的碎石瓦砾铺作了永恒的记忆。

  牵儿挂女一生的母亲,时过境迁,尘归尘土归土,不拖泥带水,也算是功德圆满。百善孝为先的海根哥内心也无欠无愧,余生安好!

  是的,有些事不是要刻意去忆起,有些人不是要有意去遗忘,凡事都有患得患失,但人生总是在不断的迁徙中丰富自己,要么是地域迁徙、要么是思维迁徙,否则就没有适者生存法则。

  就如海根哥从农村娃跳出农门蜕变为体制内的一员,然后又供职区直单位,一路走来又何尚不是在一次次的历练中迁徙和完善自己。

  情怀依旧风景在前,只有拆去旧的帏障,每天站在清新的窗前迎接崭新的曙光,脚下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坦然。